刘锡命有些汗颜,他此前所献的那些计策可不就是在人家杨嗣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吗,如今正主在此,就算刘锡命脸皮厚如城墙,也觉得有些心虚。
他赶紧躬身而立,“不敢和杨侍郎相提并论,刘某只能提出粗略方案,对于陛下所问如何排兵布阵、选派大臣等事却一无所知,此事还是得靠杨侍郎这样的重臣才行。”
刘锡命谦虚的态度让杨嗣昌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和煦,他朝刘锡命微笑着点点头,将头转向崇祯。
“陛下,臣方才的主张陛下觉得如何?”
“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崇祯踱步慢行,思考了一会儿,他猛地转头看向刘锡命。
“刘卿,杨卿所说四正六隅与你所说略同,你有何建议?”
杨嗣昌不由对一旁这位翰林侍读有些侧目,所谓简在帝心就是如此情形吧。
说起来,他对刘锡命并非一无所知。
去年漕运总督杨一鹏去职时,曾写信于他介绍此人。
杨嗣昌和杨一鹏都是楚党中人,当时楚党已然势弱,杨一鹏便提出招揽四川、陕西等士人壮大声势。
刘锡命便是杨一鹏大力向他推荐的四川士人,那时他虽然已受朝廷封赏为新安伯,但还只是生员身份,不得不佩服其目光老辣,识人有方。
杨嗣昌心中闪过千般念头,一副笑眯眯地模样同样看向刘锡命。
谁料刘锡命没有直接回答崇祯的问题,反而转向杨嗣昌道:
“敢问杨公,推行四正六隅方略所需之兵从何而来,所需钱粮又从何而来?”
杨嗣昌脸上升起一丝赞许之色,能够先问这些,说明此人并非只知读书的书呆子。
他看了一眼点头示意的崇祯,掰起手指给刘锡命解释道:
“如今中原已有战兵十万有奇,但是要想达成目的,至少还要招募十二万兵将,如此一来至少还得加派二百八十万两饷银。”
“兵将一事好说,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流民众多,朝廷直接招募即可,此举更能减轻地方流民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杨嗣昌说的洋洋得意,刘锡命忍不住追问道:“那加派饷银一事又如何说法?”
“自然只得由各省摊派,除此之外,亦可行赎银抵罪等法。”,杨嗣昌说的理所当然。
刘锡命忍不住皱了皱眉头,看向崇祯和杨嗣昌两人道:“陛下,杨公,天下百姓已然因为屡次加征苦不堪言,需知朝廷每加征一两,等到地方官员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