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子运行情况,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加精准的动力学模型。”
杨和平与安德森·怀特对视一眼。
安德森·怀特皱眉道:“庞教授,据我所知,原子探针层析技术对样品的要求很高,比如采集数据时,样品分析室必须达到超高真空,样品冷却至低温,以减小样品中原子的热振动,样品作为阳极接入正高压使样品尖端原子处于待电离状态,在样品尖端叠加脉冲电压或脉冲激光后,其表面原子就会电离并蒸发,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定蒸发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值从而得到该离子的质谱峰,以确定其元素种类,用位置敏感探头记录飞行离子在样品尖端表面的二维坐标,通过离子在纵向的逐层累积,确定该离子的纵向坐标,进而给出不同元素原子的三维空间分布图像……”
“而且,目前确定材料中的析出相主要通过所谓的EM(envelopmethod)方法,EM法要求析出相中溶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小于基体原子之间的距离,而原子浓度要高于基体原子浓度,因此我们进行材料测定时,必须选择合适的限制参数。如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的最大距离Dmax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Nmin,才能鉴别析出相,在生物学领域,很多生物大分子的最近邻溶质原子间距通常会大于Dmax,而最小溶质原子数量又会小于Nmin,这样的话,压根不可能做到精准测定。”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于安德森·怀特的疑问早有准备,他说道:“安德森教授,其实很简单,就拿蛋白质来说,我们可以将蛋白质封装到仅仅约50纳米壁厚的玻璃胶囊中,取出之后用电场切断玻璃胶囊的最外层,将蛋白质按原子顺序逐个释放。最终,在计算机上以3D的形式完整还原蛋白质的结构,并对现有蛋白质三维模型的补充和完善。此外,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对溶质元素原子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溶质原子浓度的阈值,凡是溶质元素原子浓度大于给定阈值的区域,我们都可以判定其为析出相。这样的话,就解决了数据分析中容易出现的精准度问题,甚至通过这种办法,我们还可以对于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原子进行精准测定,进而分析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运动规律……”
安德森·怀特有些吃惊地与杨和平对视一眼,这两位大牛所在的领域都要经常性地用到APT技术,他们很清楚,眼下APT技术在使用中的局限性,而庞学林所提出的这个方法,无疑为APT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
这时,杨和平道:“庞教授,那数据分析软件呢,目前市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