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安东时常受制于民众的安全和文物的保护不同,大栓的第一集团军在鞑靼分多路突击,一路高歌猛进,已经逼近瓦刺,无数的原始部落奴隶民众,被人民军从各种老爷和头人手下解救出来。随后被强制安置到相应的安置点,在少量的留守部队保护并监管下,由随后到来的政工干部带领他们开始建造城邦,草原上有统无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鞑靼和瓦刺都是地广人稀,在投降满清后,为满请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人烟就更加的稀少。并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都是跟着牧草的变化走,对于城市的建设没有任何经验。于是从各个统治区抽调上来,由青年男女构成的半军事化的建设兵团,便应运而生。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地方都出现了他们的身影。一座座新兴的城镇开始如天女散花般在草原上绽放。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大栓是请示了陈安东的,陈安东的回复简单而明确:“草原上禁止随意开垦荒地,务必保护并培育好所有的草场,这里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牧场,将会为全国提供优质的牛、羊、马匹的肉制品和奶制品。建设兵团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参与先期建设,引导、教化民众和改变这里的民族结构。”
“兵团人员原有的土地可自行出租或由政府耕种,如果由政府耕种,收益会以当年的粮食价格的百分之七十,以现金形式发放给他们。在参与建设期间的薪金按全国平均工资的两倍计算。最长服役期不得超过十年,如果与当地民众结婚,则可继续留在当地,薪金按当地水平开始结算。”
征召令一出,无数的青年男女纷纷前来报名。因为每人五亩土地的收益实在是算不上多,温饱而已。再说有了政府提供的耕牛,家里人口多的根们不够种,大部分人都在农闲时都赋闲在家。工商业还在发展阶段,用不了太多的人。所以两倍的薪金的诱惑极大的刺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经历了多年的动荡,逐渐在各个华夏统治区稳定下来的人们,故土难离的观念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只有一个地方没有人愿意离开,这就是汉威城。这里是当今圣上的龙兴之地,这里的人们享受着最彻底的变革带来的美好生活,电、煤气和自来水已经成了生活总不可或缺的事物。在房屋可以自由购买后,人们的热情更是被极大的的调动了起来,沿街的商铺现在早已被各种各样的商铺填满。商业和制造业已经开始自发地发展起来。
汉威军区附近原本冷清的科研基地里,现在已经变得热闹非凡,各种奇思妙想只要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在这里都能得到支持。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