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取胜的关键就是距离。路程上管仲他们要比对手多四十公里,所以怎么努力都白搭,还没等他们赶回齐国,鲍叔牙就已经辅佐姜小白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史称齐桓公。管仲和姜纠连齐国都城的大门都没摸到,就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鲁国。(《春秋左氏传·庄公九年》: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入。)姜纠当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不甘心的他还想再搏一下,他要向鲁国借兵,杀回齐国。一个人的能力就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管仲对姜纠的想法立刻投了反对票。管仲认为:首先,鲁国的军事能力就远不如齐国,很难说服鲁国出手相助;其次,姜小白的即位完全合法,而且这小子平时的人缘特好,大臣们都拥护他,想打他个措手不及是没戏的。但气昏了头的姜纠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大吼:“如果鲍叔牙是我的第一谋士,绝不会说这么泄气的话!”这话说得多气人,管仲心里也窝着一股火呢,想打架是吧?那就打,谁怕谁啊!管仲立刻去了鲁国,向国君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非凡的雄辩赢得了鲁庄公的绝对认可,立刻就答应了借兵的请求,并决定全力支持姜纠去夺回国君宝座。这就是人才啊,能把一扯淡的事儿讲得头头是道让人信服!鲁国向齐国开战完全就是开玩笑嘛,管仲心里比谁都清楚,但他却另有打算。几天后,姜纠带着借来的军队赶到了乾时。这地方离齐国非常近,是双方约好的干架地点。我们来比较一下两边的情况。齐国:实力爆表的传统强国,又在家门口打架,以逸待劳,占尽天时地利;鲁国:列国时代的二流角色,长途跋涉而来,并且背负着侵略者的骂名。所以,战斗刚一开始就进入了尾声,鲁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时的姜纠吓得都没脉了,让他更加惊悚的是——管仲居然没有随着败退的人流逃走,却单人匹马向齐军冲了过去!这就是胆气!临来之前,管仲就已预料到了眼前的一切,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只手定乾坤。飞扬的尘土和混乱的人群都不能阻碍管仲那如炬的目光,他死死地盯着已能看清眉目的齐桓公,毫不犹豫地射出了一箭。只要他死了,现在败了又何妨,国君的位子还得姜纠坐!那支箭带着必杀的决心正中齐桓公的小腹。接着,让管仲极度困惑的一幕出现了——战车上的齐桓公屹立不倒,而箭,却掉在了地上。这是什么情况?管仲目瞪口呆,却没有时间思考,赶紧掉转马头逃之夭夭。乾时之战以齐国完胜告终,姜小白彻底坐稳了国君的宝座。想来,如果管仲的那箭不是射在了他镶满铜片的腰带上,那结局就是天壤之别了。疲于奔命的管仲绝对想不到——一封齐国的外交信连夜送往了鲁国,内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