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后勤,只为追求度以及效率,就必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破绽。
而如今,达到目的的同时,楚国的军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短缺,尽管项燕下令集合全军的军粮,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可是最后军需官统计了一番,报给了他一个十分让人绝望的数字,全军的粮食省吃俭用之下,也只能够再坚持十天了。
所以项燕别无选择,只能尽快的攻城,通过攻城战中不断死伤的士兵,来减少军粮的损耗。
并且,也能够利用这汹涌的攻势,尽快的拿下这座南梁城,为楚国前进的道路打开一个口子。
两军你来我往,为了这小小的城池,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殊死对决,在这里,只有胜利者才能活到最后。
……
而在中部战场,秦国与以御国为的三国联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对决,其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远过于其他两个战场。
这听起来有些奇怪,因为要知道,虽然中部双方的军队规模是最大的,两军加起来足有8o万人,是一个足以让任何人感到恐惧窒息的数字。
可是南部的战场,楚国和秦军各自有着3o万人,加起来也有他6o万,虽然比起8o万人来有所差距,但在这种庞大的数字之下,差距也不是太过于明显。
那又为什么会说中部的战场,生的厮杀激烈程度,远远出于其他两方呢!
说起来,这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点,就是秦国这一次,是以中部作为突破口的。
不同于其他两个方向战线的防守策略,中部是以突击猛攻,以最大的力量,攻破敌人的防线,从而达到一点破面的效果。
所以中部的45万秦军,在战争一开始,就进行了汹涌的攻势,并没有畏缩不前,据地而守。
而对面的三国联军,也同样如此。
毕竟是三个国家,35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哪怕有着就近的韩国物资支援,但还是物资短缺,毕竟韩国经过这一番破坏,已经生民凋敝,国内一片荒凉之景。
而且韩国本就人口不多,属地狭小,所能种出的粮食除了勉强够他们本国的消耗之外,却是多不出其他剩余的。
经过这一番战争的消耗,虽然人口大为锐减,让粮食有所剩余,但也顶不住35万青壮年,那每天如山般的消耗。
赵魏两国虽然也有些支援,之前一直都是这两国的支持,才能够让35万大军在前线一直勉强支撑下去。
不过事到如今,赵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