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眉头微皱:“国师认为本王此举不可行?”
沙宁淡然一笑:“大王想要举兵南下,臣举双手赞同。”
皇太极的眉头稍微舒展开来:“那国师为何说不妥?”
“袁崇焕刚刚升任蓟辽督师,志得意满,声威大震,且手握重兵。我军曾经多次与其交锋,从未讨过便宜。如果贸然对垒,恐怕我军心不稳,再次受挫。”
皇太极有些不悦道:“那依国师之言,岂不自相矛盾。”
奎续拱手说道:“大汗,国师并非不战。而是要智取明军。”
“智取明军?如何智取?”皇太极有些疑惑。
奎续右手轻抬,一张卷轴悄然展开,正落在皇太极的身前。
皇太极抬眼仔细观瞧,不由得抚掌大笑:“妙计,妙计。”
座下的魁煞商祺zui角露出一抹冷意。
崇祯二年,八月十五,正值中秋佳节之际,皇太极派使臣给据守宁远的袁崇焕送来了一份厚礼,并且商谈两国罢兵,互不侵犯问题。
袁崇焕感到很意外,他接见了使臣,并热情招待了这位使节。
酒席宴上,使节表达了皇太极想要议和的态度,并希望袁崇焕回书以示诚意。
袁崇焕思虑再三,决定回书皇太极,答应议和的事情。袁崇焕知道皇太极并非想要真的议和,而他自己也是想要仿效当年的战国末期的赵国李牧,三国末期的吴国陆亢,以时间换空间,加强宁锦一线的防御。
拿到袁崇焕的手书,来使千恩万谢,第二天便走了。袁崇焕不知道,此人不是别人,他正是奎续。
奎续离开宁远城的时候,脸上尽是冷冷的笑意。
袁崇焕身为蓟辽督师,已经不再是当初辽东巡抚的职责。他的眼光投向了喜峰口,蓟州镇。当初,赫赫有名的满桂曾经镇守这里,这里可谓固若金汤。可如今满桂被贬谪到山西大同,喜峰口、大安口一线如今兵微将寡,可以说是如同虚设。
袁崇焕觉得心中忐忑,他向崇祯皇帝两次上表,要求朝廷派重兵在此地把守。可是崇祯皇帝的眼光比他的哥哥差远了,他并没有把袁崇焕的话放在心里。
因为朱由检觉得军费开支已经不堪重负,哪里还有钱去养重兵守把这些关隘。
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深秋的冷风吹拂着长城内外。枯草满地,黄沙漫天。正当守卫长城的明军正在被窝中睡得极为香甜的时候,三万金兵(里面夹杂着一万喀喇沁部朦国兵士)突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