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嗣昌多次上表称:清军虽然势大,但久居关外,出兵不过是因为无粮,入关抢夺一番,便会出关。暂时对于大明政权不会造成颠覆性的影响。故此拿钱就能了事。
而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则不同,他们与大明王朝视同水火,不共戴天,现在必须征兵进行彻底地围剿。等到农民军被彻底平定之后,征伐清夷则顺利得多。
如果现在与清廷开战,则造成内外两线开战的局面。本来明廷镇压农民起义就已经应接不暇,现在再与势头锐不可当的清军硬碰硬,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大明连年开战,国库早已空虚。兵源不足,且劳民伤财,百姓赋税太重。这样下去,会有更多无家可归,没吃没穿的人拿起刀枪与朝廷为敌。
杨嗣昌再次强调,不要因为一时之义愤而不顾时局,空谈只会误国。比如,像朝鲜与清国的丙子胡乱,最终以朝鲜几乎亡国而告终。
而以卢象升为代表的主战派则是抵抗清军,誓死不辱坚决倡导者。在卢象升的心中只有死,没有和,更别说降。卢象升认为清军狡诈,议和多为借口,从未有真心。即便与清军议和,也不能签订城下之盟。
只有将对方打退了,才能有议和的资本,否则就会有靖康之耻历史重演,皇太极如忽必烈那般问鼎中原。
可对于崇祯皇帝这个昏庸透顶的末代帝王,却一直在议和与主战之间徘徊不定。要知道当年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睿智的君王是非常罕见的。
崇祯皇帝当然不是孙仲谋,他根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因此,主战与主和两派一直争论不休。
崇祯十一年的五月,卢象升的父亲卢国霖病逝。卢象升曾十次上疏,要求回家丁忧。
故此崇祯皇帝下令,命卢象升在职守孝。为了安抚卢象升,崇祯皇帝将其升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总兵。
正当崇祯皇帝发作的时候,杨嗣昌终于出班说道:“臣以为议和乃为上策。”
宦官高起潜同时出班奏请:“臣也这样认为。”
兵部右侍郎陈新甲再次出班奏请:“如今贼盗猖獗,此时与清国开战,主我大明不利啊。”
崇祯皇帝双眉紧锁,沉吟不语。他已经被这三人的议和主张给打动了。
就在崇祯想要下旨派人议和的时候,殿头官高声奏请:“现有兵部左侍郎卢象升,前来求见!”
崇祯的双眉一扬,大声说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