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尔”人类及其后裔,对初等文明的态度是非常恭敬的,他们相信宇宙是无限的,那么文明的发展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多样,这源于他们对文明“三性”(即公平性、自由性、多样性)朴素的认知,这已经很接近宇宙的真相了,但“伊尔”系文明始终无法突破发展的屏障,也一直没能触摸到文明殿堂的终极真谛。这种局面直到圣海大帝率部君临乐隐星,才得到根本的改变,进而让后世学者找到了文明发展的脉络,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文明发展的“能量猜想”理论。
这一理论的萌芽,应追溯到远古时期,大约在公元历1964年前后,天体物理学家卡达谢夫提出了“卡达谢夫标度”,作为衡量一个文明的技术水平的方法。在当时,该标度只是理论性的猜想,而且它衡量的对象,也即高度进化的文明,也只处于人类的推测之中,并不曾有人亲见亲历,但是这个标度的意义在于,它从宇宙的角度来考量整个文明的能源消耗量:
I型文明:能够调集与地球整个输出功率(当时他的估计,地球的功率输出约为10的15次方瓦~16次方瓦)相当的能量用于通讯。现在我们能够在一天之内环绕我们的地球,了解到地球上发生的事件,并且还可以离开地球到月亮上做闪电式访问。
II型文明:能够把相当于一颗典型恒星的输出功率(10的26次方瓦)用于通讯。
III型文明:用于通讯的功率达10的36次方瓦,约等于整个典型星系的功率输出。
从“卡达谢夫标度”可以了解到,始祖星上生活的远古人类之所以应该被永远铭记,是因为那时很多学术猜想都无限接近我们熟悉的真实,只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使之徘徊不前。但即使是这样,“卡达谢夫”标度的提出,也为各大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能量猜想”的理论依据。
——《伟大的猜想三步曲?能量原始法则》作者:尼娜?代轼秀,乐隐星科普出版社,创造历4269年版,第6页
第十一章困于烈焰
希斯菲尔德听到叫声后,睁开眼睛,但只看到了扔在地上的“KX”激光枪,并没有看到人,心说糟糕,立刻站起身寻找,只见潘仰星仰面朝天躺在椒芿丛上,正被1个约1米高的半圆形“怪物”拖着,飞快地往之前看到的水体方向滑动,由于移动速度过快,根本看不清那怪物是什么,也无法从“传导”得到的知识里分辨出来,更不用说找到对付“它”的方法了。
希斯菲尔德脸色大变,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