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高中入学考试,成绩在学生交卷的那一刻,实际就已经出来了。
不过按规定,第二天才会发给学生。
余成彦接到自己的成绩,一看,还行。
语文139
数学150
理综145
总分434
排名:理学向全校第一
补习小组虽然解散了,但是到了出成绩的那一天,大家习惯性约定一块填“志愿”。
“数学就比你少一分。”孟谨言看着被投影出来的成绩,摸着下巴,似乎对自己很不满,“难道是最后一题没用二阶层?语文就不说了,理综也少了五分。我还没学到家啊!”
“考不过就别挣扎了!”乔伊在一旁笑嘻嘻地说道,“余成彦你这是要称霸文理两向吗?语文这分数放文学向也是排前面了吧。”
“我……我,听说文学向,那边传考第一的李琴语文142。”白可可说道。
“班长好厉害。不愧是文学小能手。”余成彦想起那个做事风风火火的女孩。
方锐趴在桌子上叹气:“我补习那么辛苦,结果数学才128。”
“会长尾巴翘起来了。”乔伊笑道。
“确实翘起来了,没到130就骄傲了。”孟谨言难得跟乔伊达成一致。
“我找了前两年的分数线。”余成彦将之前的分数做成表格投了出来,“孟谨言语文考了118分,超水平发挥呀!”
高中入学考试的分数分不同方向,文学向的分数普遍高于理学向。
去年的文学向是370分,理学向是355分。
前年稍微高一点,文学向380分,理学向360分。
所以四所的文理向,分数就更高了。综合起来,稳妥估计文学向要400分,理学向390分。
以这个分数为标准,来看小组成员的分数,也只有孟谨言稳妥能上四所。方锐挂边,低了可上,高了就没希望了。
两个妹子的数学都有了十五分左右的进步,不过离四所的分数差距有十几分,希望更小了。不过她们看起来很平静,还跟余成彦讨论起四所里哪所的分数线会稍低一点。
究其原因,就在于去四所,不完全取决于分数,还有小组分数;还有推荐函。
推荐函的来源,并不局限于学校校长,四所之前的杰出校友皆可以提供。那么只要分数接近四所的分数线,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