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夏献宗李德旺(5 / 1)

夏献宗(11年~1226年),名德旺。夏神宗次子。其兄长太子德任因反对神宗攻金之国策,被囚禁于灵州。光定十三年(12年),神宗在夏国处于内外交困中,被迫禅位给德旺。

德旺继位于夏国危难之际,同年十二月改元乾定。即位之初立即改变神宗的附蒙政策,试图对抗蒙古。乾定二年(1224年)二月,德旺听到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征西域未回,遂遣使联络漠北未被蒙古征服的部落,结为外援,以共同抗击蒙古。当成吉思汗征西域回来,听到夏国对蒙古有“异图”的消息,决定调集大军再征西夏。五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进攻夏国的沙州(今甘肃敦煌),遭到沙州守将籍辣思义的顽强抵抗,沙州城坚守一月余不下。成吉思汗又遣将分兵攻银州(今陕西米脂境)。九月,银州被攻破,夏兵战死数万,夏将塔海被俘,牛羊物资被掳掠无算。在强敌蒙古军入境的危急时刻,德旺接受右丞相高良惠的建议,于十月间遣使奉表愿与金朝修好,以为后援。但这一决定为时已晚,银州失守后,漠北未被征服诸部也已溃散,被围困的沙州城,在军民坚守半年之后,城中牛羊马驼都被宰杀食用殆尽。德旺只得遣使到蒙古军中请降,并答应以“质子为信”,蒙古军才撤回包围沙州的军队。

乾定三年(1225年)三月,成吉思汗因德旺未如约遣质子,派大臣孛秃到夏国问罪,德旺仍犹疑未决。右丞相高良惠进言道:“两国相交,忠信为主,彼强吾弱,势难背言。宜择宗室之贤者,加以王号,锡以车旗,俾结蒙欢,庶几稍纾国患。”德旺对此言不以为然,说道:“我方修好金源,共支北敌。任子一往,受其束缚,后悔何追?”枢密使李元吉也力劝德旺守信,陈述利害:“蒙古虎狼,虽恭顺不违,犹恐咆哮其性。若反复无恒,是自启兵端也。况金势浸衰,自守不支,焉能济我耶?”德旺仍不听,依旧不遣质子,把蒙古使臣敷衍遣回。

蒙古使臣孛秃走后,德旺加强整饬国政与联金抗蒙的一系列举措。同年六月,德旺于国中求直言。殿中御史张公辅向德旺上疏陈说整顿国事的七项意见:一曰收溃散以固人心;二曰坚盟信以纾国难;三曰修城池以备守御;四曰明军政以习战守;五曰联烽堠以立应援;六曰崇节俭以裕军储;七曰观利便以破敌势。概而言之,就是要增强国力,联金抗蒙。德旺对张公辅的上疏十分赏识,擢升他为御史中丞。

乾定三年八月,德旺派遣吏部尚书李仲谔,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尚书省左司郎中李绍膺等赴金朝,与金朝订立和约。和约主旨是:金夏为兄弟之国,夏朝以兄事金国;两国各用本国年号,但金朝不向夏国赐岁币等。从此夏金重归于好。十二月,德旺遣徽猷阁学士李弁赴金朝要求恢复双方互市,在几经周折之后,才签订互市协议。这一年十二月,德旺向金国派出了因金夏构兵中断多年的贺正旦使。

德旺联金抗蒙,对挽救夏国的危亡实际上已经是无济于事了。因为其时金朝也处于亡国的前夕,兵虚财尽民怨,尚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援夏抗蒙。夏臣南院宣徽使罗世昌出使金朝回到夏国后,多次对德旺说,金朝援助不足恃,要靠夏国自强。这时德旺又收留了成吉思汗的仇敌乃蛮部屈律罕子赤腊喝翔昆。罗世昌力谏,德旺不听。罗世昌遂请求致仕归里。世昌家居银州,已被蒙古军占领,只好流落龙州(今陕西志丹境),知夏国将亡,著《夏国世次》20卷藏于家。

乾定四年(1226年)二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10万从北路进入夏国境,度沙碛深入河西,攻破黑水城。四月,蒙古军为避暑驻兵于肃州(今甘肃酒泉)北之浑垂山。五月,招降肃州不下,破城后尽屠城中军民。六月,甘州被围,蒙古军使人招降夏甘州守将曲也怯律,副将阿绰等36人杀曲也怯律和蒙古军使人,率城中军民浴血抵抗。城被攻破,阿绰等人以身殉国。七月,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又被攻破,夏守臣斡扎箦战败投降。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城邑崩溃,人民逃亡,夏国危在旦夕。这时德旺惊忧交加,已束手无策。继五月间神宗遵顼死后,德旺也忧悸病亡。终年46岁。庙号献宗。

夏末帝睍

夏末帝(?~1227年),名睍。献宗德旺弟清平郡王之子,生年不详。后封南平王。乾定四年(1226年)献宗死,被拥立为帝。继位后立即遣使赴金朝报哀,以求取得金朝支持。金遣使赴夏国吊祭,并把以前作战中掳掠的夏国人口遣还夏国。

献城出降

其时蒙古大军分东、西两路向夏国都城中兴府逼进。八月,蒙古军西路越过沙陀(今宁夏中卫),抢占了黄河九渡,攻陷应里。十月,蒙古东路军又攻破夏州。于是,两路夹击,形成钳形攻势,指向夏国腹地都城中兴与灵州地区。十一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末帝睍遣大将嵬名令公,带领10万兵马往救灵州。成吉思汗的骑兵在结冰的黄河上面驰骋冲杀,战斗十分激烈,夏军遭到惨败,夏将佐里等战死,灵州失守,兀纳刺城也被蒙古军攻克。灵州城守将为神宗前太子德任,被蒙古军俘虏,坚贞不屈被处死。德任子惟忠,年方7岁,见城破父亲被杀,也求从死,蒙古将不忍杀害而留其性命。十二月,蒙古军攻克盐州川,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国居民幸免于难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数千里几成赤地”。成吉思汗攻取灵、盐二州后,又遣大将阿鲁术督军进围中兴府。末帝睍遣兵驻扎于合刺合察儿地与蒙古军英勇作战,两军相持不下,蒙古军为此作长期围困中兴府的打算。末帝以中兴府被围事,遣使赴金国请停止两国聘使往来。但转年,夏宝义二年(1227年)正月,金哀宗却出乎意料地向夏国派来了贺正旦使节。夏国正忙于守城的军务,使接待金使“馆燕皆不成礼”。

夏宝义二年(12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南下渡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又破临洮府及洮、河、西宁三州。其时夏国正处于“春寒,马饥人瘦,兵不堪战”境地。末帝睍忽听说蒙古军士有数万人患疫病,欲乘机偷袭。后又得报蒙古将耶律楚材用攻破灵州时缴获的大黄治病,使蒙古军无恙,夏兵遂不敢出。三月,蒙古军再次进攻沙州,成吉思汗遣大将忽都铁木儿先招降州将,州将伪降,宰牛置酒犒劳蒙古军,暗中设伏兵以待。忽都铁木儿险些被俘,脱险后率蒙古军反攻,沙州陷落。末帝睍被围困在中兴府中,眼看城被攻破,国势濒危,一筹莫展。他召来三朝老臣右丞相高良惠委以国事。高良惠“内镇百官,外厉将士”,坚守都城,自冬入夏昼夜亲自巡逻。部属官吏都劝他保重,他感叹地说:“我世受国恩,不能芟除祸乱,使寇深若此,何用生为?”终因年事已高,劳累过度而死。末帝睍三次到他的灵前痛哭,中兴府城中一片悲泣之声。就在这一年的五月间,成吉思汗回师隆德(今宁夏西吉境),因天气炎热,到六盘山避暑。他见夏国已孤立无援,还不出降,就派御帐前首千户察罕赴中兴府向末帝谕降,又一次遭到拒绝。六月,夏国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宫室房舍塌毁,瘟疫流行。被困已坚守半年之久的中兴府,已是粮尽援绝;军民因患病无治,已完全丧失了抵御和作战能力。末帝睍处于山穷水尽,只好携同夏国的大臣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文官武将们,奉“图籍”向蒙古军请降,但提出宽限一个月的请求,“以备贡物,迁民户”而后亲“自来朝谒”。成吉思汗答应了末帝的请求。这时,成吉思汗已患重病,驻跸在清水县(今甘肃清水)西江养病。成吉思汗闻知夏国将献城投降,立下遗嘱:他死后暂秘不发丧,以待末帝献城投降。宝义二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行宫,末帝睍献城出降,皇室举族也随蒙古军晋谒,行至萨里川都被杀害。蒙古军进入中兴府后,夏国亡。

西夏陵园

西夏陵园坐落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贺兰山麓,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多座贵戚、功臣陪葬墓。西夏李氏贵族与唐宋政权交往频繁,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与宋陵相比,西夏陵园平面除仿照宋代大建筑群,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以象征西夏统治权威外,还体现了西夏文化独特的葬制,其表现为墓道底部铺设横木,道口用原木和木板封闭,墓壁建筑有护墙板,以及墓室前有多层宝塔式陵台建筑等。由于汉文化的影响,虽然西夏著字院推行篆书,但汉字仍在民间和官府通用,这种情况在陵寝制度中也得到反映。不如仁宗赵仁孝的寿陵碑亭遗址有东西两处,东碑亭为汉文楷书,书法遒劲,刻工娴熟,西碑亭为西夏篆书,两种文字并用,说明中原与西夏在政治、经济方面联系密切和文化交融的历史事实。

西夏帝陵陵园葬制已摆脱了早期“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即葬引水其上”的原始葬俗,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布局基本仿照唐宋以来的规制。每个陵园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占地都在十万平方米以上。四角建有角楼标志陵园界至,有南往北排列有门阙、碑亭、外城、石像生、内城、献殿和灵台。陵园平面强调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象征西夏统治权威。从出土的雕龙栏杆、莲花柱础、琉璃兽石勾头、兽面和花卉滴水、白瓷板瓦等大量建筑材料,反映出西夏王陵陵园建筑当年是十分宏伟和华丽的。

西夏王陵的地宫形制,从已发掘的八号陵中得到进一步了解。墓道呈斜坡形,墓室属土洞形式。两侧各有一配室,周壁敷设护墙板。墓内随葬品十分丰富,有各种金饰、鎏金银饰、竹雕、铜甲片、珍珠、瓷器等。

西夏王陵的建筑规制是在吸取宋代陵园建筑规制的基础上,体现了不同于宋陵的独特风格,其体现为:其一,西夏陵园将宋陵由门阙到南神门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安排到月城御道两旁,缩小了陵园的范围,显得比较紧凑;其二,宋陵是单城呈正方形,而西夏陵是重城呈长方形;其三,宋陵灵台就是墓室,而西夏陵的灵台位置在墓室前,并非起灵台的封土标志,而是一个高达二十余米的塔式楼阁建筑;其四,西夏陵园内都没有附葬的后陵。

西夏陵园的调查和发掘,对于研究西夏历史,特别是了解西夏文化和汉文化的联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段思平

太祖神圣文武皇帝段思平(八93年~944年),年号文德、神武,公元937年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段思平,古代白族杰出的政治家,大理国的创建者。

段思平祖上世代为南诏大臣。但他诞生时,家道中衰,已成没落贵族家庭。童年时代,家境渐贫,曾“牧羊山中”。不过,世宦家庭培养了他的治世经纶和武艺,而贫困的劳动生活,又使他体察了民间疾苦和奴隶制度的残暴,为他后来发动广大农奴和奴隶、率兵起义奠定了基础。

段思平才干出众,武艺超群,最初被委任为幕览(小府副将),后来积功升任通海节度使,成为威震一方的统兵大将。当时,南诏蒙氏奴隶制政权先后被短暂的郑氏大长和国、赵氏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代替。杨干贞贪婪残暴,民怨极大,而段思平则深受人们的爱戴,“凡牧牛、牧马及鸡鸣、犬吠等处,皆云段思平为王。”杨干贞听此传闻,十分惊骇,多次派人追捕段思平,妄图除掉这个威胁自己权势和地位的心腹大患。由于民众的掩护,段思平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彻底摆脱险境,推翻杨干贞的统治,段思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获得广大奴隶、农奴的响应,又以“赦徭役”为条件,取得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于公元937年2月举行起义,夺取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即位后,段思平首先按起义前许下的诺言,释放奴隶,减轻赋税,赦免徭役3年。同时,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罪大者正罚爽,表暴贞良。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废除奴隶制,建立和推行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把南诏末年以来各族、各部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在建立封建制度,安定社会秩序的基础上,段思平开始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他提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兴修水利,开垦农田,推广铁制农具和汉族的先进耕作技术。同时还鼓励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使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后晋开运元年大理国文德七年,(944年),段思平在巡视邓州时病逝,其子段思英继位。作为杰出的白族首领和政治家,他成功地领导了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推翻了杨干贞的统治,摧毁了奴隶制度,建立了大理国,完成了向封建农奴制的过渡,推动了大理乃至全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于大理国开国君王段思平的祖籍问题,学界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在大理喜洲,而徐嘉瑞先生在《大理古代史稿·段氏渊源》一文中,则认为“段氏祖先,本甘肃武威人”,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清至民国的一些地方史料记载——《南诏野史》胡蔚本载:“段思平,其先武威郡北人”;《白古通纪浅述》谓“段氏,威武人”;《滇载记》谓“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俭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六传而生思平”;檀萃《诏史补》中则认为“段氏由姑臧而来,姑臧又是羌族,故段氏为西边郡望”。石钟建《滇西考古报告》中谓“民家人的老家,是陇西郡……他们行小部落酋长制,彼此不相统属,他们是一步一步辗转迁移而来,慢慢变成了当地土著”。范义田在《云南古代民族史的分析》一文中则论述更详:“晋太康(2八0年至上八9年)中,天水等六郡民及氐叟、青叟数万家,以军荒就谷于汉川,复相继入蜀,散布梁州、三蜀界十万余口。永嘉五年(311年),氐族渠帅李雄称帝成都,又遣分服云南,于是新氐旧僰,或接邑连居,或互相推挤,如波相逐。而段氏者,自亦此时流民中之一大族”。

相传大理喜睑(即喜洲)阁洞村,有一位名叫杨欢喜的白族长者,40多岁了,膝下尚无儿女。有一年,他在后园里栽了一棵李子树,天天对着李树祈祷,乞求老天能赐给他一男半女。说也奇怪,李子树到了第4年便开花结果了,其中有个李子长得像小瓜一样大,恰巧此时他的老伴也身怀有孕。李子熟了的时候,他的老伴也生了个姑娘。杨老汉于是便大宴宾客,替女儿取名杨李珍,村里人叫她白姐阿妹。

杨李珍长到了1八岁,长得如花似玉,杨老汉夫妇爱如掌上明珠,定要给女儿找一个称心如意的郎君。恰巧,剑川北门外院榜村有个白族青年,是南诏阁罗凤清平官大军将段俭魏的第五代孙。由于世事变迁,到了他这一代,已沦为庶民。然而他非常聪明能干,会一手好木匠活,修建祠堂庙宇,建造亭台楼阁,雕龙画凤,无所不能,但直到30岁尚未娶妻。听到杨李珍漂亮聪明又贤惠,就来求婚,杨老汉得知他是南诏名门之后,人品端正,器宇不凡,便招他做了上门女婿。

按照白族的习俗,上门女婿是要改名换姓的。可是杨老汉认为他是南诏清平官段俭魏之后,还是姓段为好,后来杨李珍生下的两个儿子,一为段思平,一为段思良。

杨干贞篡位后,暴虐无道,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当时民间传出“羊本狼,快要亡,段思平,为帝王”的歌谣。杨干贞闻后便派人四处探访,手下人回报说:“果有段思平其人,然而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很守本分。”杨干贞想,如果无故杀了这个人,就会引起民愤,不如假意把他召来,封给他个官职,以后再想办法除掉。于是便差人宣段思平进宫,封他为通海节度使,叫他即刻赴任,远离大理。

段思平到任后不到一年,便把通海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安居乐业。人们得知他的六世祖便是南诏赫赫有名的清平官大军将段俭魏,而他的祖母又是滇东彝族首领的女儿,这样一来,段思平就很快得到滇东滇南37蛮部的支持。杨干贞得知段思平很得人心,更想除掉他。于是,他一面召段思平回大理,一面派重兵开往通海,如若段思平抗旨不来,便用兵围剿捉拿。

消息传到通海,段思平与其弟思良以白族大姓董迦罗为军师商量对策,认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3人经帝释山,再转到蒙舍联络。蒙舍本是南诏发祥地,那里的人民都痛恨杨干贞的暴虐无道,纷纷起来支持段思平,于是,段思平便以蒙舍为据点,命其弟段思良留下,自己和董迦罗再到37蛮部联络,最终攻破杨氏大义宁国国都羊苴咩城,杨干贞独自一人从地道逃出城外。段思平派兵追赶,一直到喜睑金圭寺海舌,活捉了杨干贞。杨干贞哀求免其一死,愿去做和尚,以赎自身罪愆。段思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天福四年“赦杨干贞罪,废为僧”。

宋王朝鉴于唐代天宝战争的历史教训,赵匡胤效法三国诸葛亮不派兵,不派官,用地方人自行治理的政策,以“玉斧”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有也”。在史书上留下了“宋挥玉斧”的典故。其实在宋代,大理仍然和中原王朝保持密切交往,在大渡河岸“互市”。大理国还主动供应宋朝所需战马,有的是以进贡形式无偿提供支援。后来宋王朝还设立了“买马司”,专门向大理国买军马。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历行改革、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着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国的生产、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44年,段思平在邓川视察农业的时候去世,其子段思英继位。大理国(包括后理)维持了22世,达300余年。至元代忽必烈灭大理国后,鉴于段氏的力量强大,仍命段氏为大理国总管,继续统治大理地区达百余年。

最新小说: 对恶神发起华丽叛逆 天下之尊 洪荒:我被通天偷听了心声 退圈后我靠种田发家致富 镇守边关被诬陷,开局陆地神仙 穿成魔王该怎么拯救世界 我被系统拖着永生 农门贵妻不好惹 大秦天命榜:开局将始皇变成僵尸 薄少的二婚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