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晋宣王一帮人走过一片田埂。
“紧赶慢赶,超了近路,还是没能在日落前赶到敬海城,看来我们今晚只能在附近小镇打尖了。”岚佩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道。
晋宣王笑了笑:“这样也好,我也好久没来到边城了。顺带查看一下民情。”说完走到一棵树下,驻足望着田埂。田头有几个身影扛着农具走在回家的路上,还有依稀的几个身影在忙碌着。
饥渴撩怀对夕阳,最难消遣是黄昏,一天的流光走到了边界,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很多人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未了的遗憾准备回家,可以期待安宁的晚餐或安心的休息。
有归来就有未归,有未归就有思念,有思念就有哀愁。当归不归,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人心中所有怀远、离别、浪漫、、、、、都在这个时刻裹在一起纷至沓来,涌上心头。它有美好、有眷恋、有失落、有疲惫、、、、、、
望着眼前的景色,晋宣王感慨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古绝唱,短短几个字,蕴涵着辽阔的意象和丰富的回味。‘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着天地景象的温馨、欢愉;‘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黑暗渐渐逼近,留下的是惆怅和怀念。特别是‘近黄昏’这三个字,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处。每每读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生命匆急之感就扑面而来,仓促与疲惫,面对时间流逝,人心中的那一点点不甘,都在这三个字中泛起,让人不由得渴望倾情投入这一刻,抓住黄昏时分这最后一点点流光。”
“殿下好性情!诗兴大发,哈哈、、、”岚佩粱笑到了一半,脸僵住了。
“掌嘴!”
啪啪啪,“微臣该死,怎么又忘了!”
晋宣王瞪了对方一眼,便转身走向了一个在地头劳作的老农。
老农花甲年纪,一身满是补丁的棉袄,见有生人过来便放下了农具,看着对方。
“老乡,还在忙啊!太阳快下山了,您还不回去?”晋宣王一脸微笑地走了过来。
“你们是外地的吧?”老农见来的人衣装华贵派头不小。
“哈哈,没错,我们是想去敬海城找一个亲戚,都这个点了才赶了一半的路,想跟您问个路。”
“你们是找地方住宿吧!那得走远了去了。往前走二十五里地有个集镇,那里才有地方打尖。”
“这么远?到那不得黑灯瞎火的了?”
“可不是嘛,这些月来边城可不太平,可不敢赶夜路。你们要是不嫌弃,到我家来吧!睡的地方倒是有就是简陋了点。”
“好啊!真是太谢谢您老了。只要有个地方可以窝着就成。”
“我也正好忙完了,都跟我走吧!”
“诶,好嘞!”晋宣王朝着后面的护卫摆了下手,他们自觉地跑过来帮老农收拾农具。
“老乡啊,您贵姓啊?”
“叫我朱九三就好。看你这身打扮也是个大户人家吧”
“哪里的话,您就叫我龙三吧!”
“好,你叫我老朱就成。”
后面的护卫闻言都笑了起来——二师兄啊!
“老朱,刚才看你犁地犁得那么勤快,这么一大片都是你家的吗?”
“哪有,这时庞府的地。我家的田埂在另外一处,可没这么大。”
“哦,那您这是给庞府打点零工?”
“什么零工不零工的,都是咱自愿的。瞧这天也开始转暖了,咱自家的田埂都翻过一遍土了,我这不是瞧着还有些时间,便来庞员外的田埂也翻一遍,要不化雪的时候这块土地就成死土了,要是成了死土来年的收成就少了好几成。”
居然还免费给别人翻土整地?都说边城民风彪悍,今儿我却看到淳朴的另一面,看来不能尽信流言——晋宣王心里思索着。
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是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也正是为了避免此等闭目塞听之事,晋宣王才经常出来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庞府是你们村的吗?”
“不是,它在敬海城南部的青岩村,离我们这还有一段距离。庞府是我们敬海城的大商贾,他们大当家的叫庞百川,在我们这里名气大着呢!他为人仗义疏财,对周围的百姓救困扶危。大前年大雪封山,物资匮乏,我们镇的好几个村都闹饥荒,饿死冻死了好多人。
只有庞百川庞员外带着一帮人,挨家挨户地给我们送被子,送粮食。他又不欠我们的,不贪图我们的,硬是顶着凛冽的寒风,冒着漫天的飞雪,亲自来到村里发放物资,这才让我们度过那年饥荒。我们这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
“官府没有给你们发放赈灾物资吗?”晋宣王和岚佩粱互看了一眼。
“什么赈灾物资,反正我们周围几个村是没收到什么赈灾物资,官府哪有空管我们死活,即便是朝廷有心体恤民情,估计半道上就给那些狗官给私吞了!”朱九三说到这里怨着气。
听到这里晋宣王眼里闪过一道凶光,心里默默地说:这帮狗奴才好大的胆子,竟敢私吞赈灾物资,大前年整个边城三城还在奏折上狮子大开口般地向朝廷索要粮饷前去赈灾。现在看来,全被私吞了!要不是这次本王私访民间,还事真被蒙在鼓里。回头本王一定要将此事彻查到底,非得要抓几个来明正典刑、重振朝纲。
朱九三继续边走边说:“话说回来,咱们敬海城在边陲之地,本就不太平。什么偷鸡摸狗、拔葵啖枣啥都有,好多大户人家都得请上一帮人看家护院,田间地头还得时不时地雇人巡逻看守。可唯独庞府没这么做。
你们想啊,庞府的田园、瓜果地、家畜牧场加起来有两三千亩,散布在周围十几个村庄,不用雇一个人看守,可从没丢过东西。”
“哦?这是为何?”众人疑惑着,竖着耳朵等下文。
“庞员外对我们十里八乡的老百姓的恩德我们无以回报,有谁还敢去糟蹋他的田地。”
晋宣王反问道:“难道其他的大商户看了不会眼红?不会雇人去破坏?”
朱九三:“十里八乡这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谁敢来!来了就让他直着进来,横着出去。”
听到这里晋宣王心里暗暗地佩服起了这个庞百川,这才是真正的儒商之道,用仁道换来民心,民心所向使得商道更加无往不利——千金散尽还复来,道路越走越宽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