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也随之畅明。
随后,在百里香定调的琴音之下,位于战鼓前侧的诸少年少女也随之抚琴,箫声迭起和鸣,琵琶叠韵共生。
百里香深深陶醉在琴曲之中,达到了人琴合一之境,只见她闭上了眼眸,双手落于琴弦之上,托、擘、抹、挑、勾、剔、吟、猱,指法变化多端,来回变幻,琴技娴熟高超,流泻而下的琴音也仿佛具有了独立的生命一般,抑扬顿挫,千变万化,沁人心魄。
她不是在用双手弹奏,而是在用灵魂弹奏;她不是在用灵魂弹奏,而是在用灵魂吟唱。
音乐是灵魂沉思追寻的产物,灵魂的存在是对神秘圣洁的精神的不懈追求。
其余的琴音、箫声、琵琶声均化作了陪衬,纵然这些学员也是在用生命尽情演奏,不过他们的音乐之中总缺少一种对于精神的追求,这相比百里香而言就逊色了不少,而这种艺术领域的精神天赋就是成为艺术家抑或演奏者的分水岭。
此曲名之为《共生》,为青竹书院颜渊院长谱曲所作。
百里香执掌浩然正气而又缠绵悱恻、儒雅深厚的荡荡文风,其余的学员则调配激昂豪迈的武意大音。
文风是如此的让人着迷,武意大音是那么的让人震撼,两者是如此的对立,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共谱一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此曲自是表达了颜渊院长对时代的诉求,文武两道不是相逆而存的,而是共生共赢的。文武两道是这个世界的两大支柱,一个都不能倒。
可悲的是,平庸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渺小之中,自私而又懒惰,认为他所不能触及的伟大和高尚就是深恶痛绝的,若有高尚之人指出其不足之处,平庸之人肯定首先不是承认自己的不足,进而诚恳的改正,而是自以为是的为自己进行疯狂的狡辩,甚至还会带着愤怒的口吻去攻讦高尚的人,因为高尚的人,让他的卑鄙与渺小无处遁形。平庸之人一贯认为他所做的事是自己分内的小事,无关乎集体、社会、国家、大道。他们永远的生活在自己的渺小当中,从人没有意识到:社会风气的既成面貌少不了每一个人的“功劳”。
由于文明的积淀和文道发展的源远流长,音乐很少有像市井酒肆里吹拉弹唱的那些下流不堪的曲目,而是真正的具有了一种让人沉醉,让人的灵魂宛如沐浴在神圣光辉之下的魅力。
每一类别音乐的发展都达到了极致,也因此,后世的艺术家才会慨叹连连,因为前辈们已经穷尽了所有,像一座丰碑一样难以超越。
这些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