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代刚刚提到的《古事记》中记载过,早在公元五世纪时,就有一位名叫做王仁的人带着《论语》与一名百济的王族渡来日之本,将儒学传到了这个国家。他还说除了《古事记》之外,《日之本书纪》、《续日之本纪》这些古老的书籍中都有记载过这个人。
秀光对汉学儒学之类的虽然有所了解但并不高深,只能说是个半吊子。不过千之代也是刚刚接触儒学数月的新人,所以两人在交流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难以沟通的问题。就算有一小部分秀光不太了解的道理,千之代也会很热心地在一旁解释。
在与千之代交谈的时候,秀光愈发觉得面前的这个少年不是寻常人。并不是指身份,而是指千之代好学的程度以及本身的聪敏与才华。很少有同龄人能够像他一样对学问异常感兴趣,也不太可能在这种不安分的年纪里专注于学习。在学识这方面,千之代与兄长秀赖一样,两人都是例外中的例外。
且不论真正的身份地位如何,千之代仅靠着自己的好学与聪敏以后应该就能成为一个闻名于世的大学者吧。秀光这么想到。
至少在与千之代交谈的时候,能感觉到流利的通畅感。虽说是在讨论学问,但是却像是普通朋友之间在随意地谈论着每日的粗茶淡饭一样。这让他感觉很舒服。
不需要在意武家之间琐琐碎碎的身份,也不需要像在大坂城内一样注意身边人的耳目,只是单纯地作为朋友在交谈,真是令人心情愉悦。
想着想着他又由此联想到了《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觉得很符合现在的情境,然后又不禁感叹起了大海另一边的某位先贤的智慧,同时有些自惭形秽。
“你果然很厉害,千之代。虽然从遇到你那时候就这么觉得了,但我还是低估了你。”
秀光再次感叹于千之代的好学,然后不经意地将此刻脑中所想的话说了出来:
“跟千之代你在一起真的很高兴。要是还能再见到你就好了。嘛不过以后能不能再见还说不定呢。哈哈,哈哈。”
说着这句话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脸上竟然渐渐浮现出了天真烂漫的傻笑。
“啊……”
不过在听到这句话后,刚刚还以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为秀光讲解着儒学传来历史的千之代在听过这句话之后却微微僵了僵,与在河岸边时一样将视线别了过去,将并肩坐在石凳上的身形稍微挪远了小半步,脸颊还带上了一抹不太正常的红色。
然而半仰着头望着半空的秀光还沉浸在快乐的傻笑之中,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