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农村,物资是很匮乏的,因为运输工具和交通不发达,许多后世来看很普通的商品在农村却很难见到。比如说菠萝这种南方常见的水果,在1991年以前,刘青山就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在90年代,做点小买卖,利润率是相当高的。
刘振远从临水市贩卖过来了一千块钱的对联,打算在年底的时候卖出去,按照当时的行情,就从腊月20到腊月30这十天的时间,赚个两三千块钱,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有本事把商品弄过来,销路是不愁的。
从临水一副对联不到一毛钱的批发价,到了鲁中县各个集市上,一副对联卖三毛钱是很畅销的。
刘振远从临水市回来的第二天,刚好是庙子村集,于是刘振远便托人给自己的小姨子林士花捎信,让她帮忙赶集卖对联,然后刘家的对联摊子,便正式开张营业了。
林士菊的娘家就是庙子村,所以刘振远赶庙子集也算是半个东道主,各方面也都有些照顾。
一大早,刘振远推着木推车,满载着两筐篓的对联,便到集市上占摊子去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管是庙子集还是大寨集,都要比平时热闹许多倍。对联这种摊位,平时是没有的,只有年集的时候才会出来,所以摊位比较紧张,每每要是去晚了,那就抢不到好位置了。
在集市上面买东西,摊位是非常重要的。
刘青山起床之后,母亲林士菊便催着他快点吃饭。
吃过饭之后,林士菊提着提篮,锁好门之后,便带着自己儿子刘青山去找自己的丈夫,帮着卖对联。
刘青山的家是清泉岭村,翻过一个山头之后就是庙子村了,直线距离只有不到二里地,不过山路崎岖,娘俩到集市上的时候,已经是八点多了。
这个时候,集市上的人已经多了起来。
90年代的农村大集,是非常热闹的,就是不是年集,平时也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到了年集的时候,集市上更是人挤人人挨人。
刚进集头,林士菊刚好遇到了本家的一个婶子,便忙问今年的对联摊子在什么地方。
对联摊子因为平时不开张,到了过年才有人出摊,所以每年年集的时候,对联摊子是不固定的。
林士菊的婶子跟她说今年的对联摊子在最里边,她看到林士菊的丈夫了,他们家的摊子在对联摊子的最后一家便是。
林士菊一听,脸上便有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