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病。”
无疑,黎袁老先生的评价顿时吸引了众多博友的围观。要知道这位老先生名声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
你光看微博官方给他认证的那些头衔就知道这位老先生牛到什么程度。著名教育家、政治家、作家、书法家、画家、诗人……
林林总总的看下去,这家那家的职业大抵有上十来个。
他早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中年从政,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义务教育政策的推动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到了晚年退休了,却依旧不服老。充当着官方教育部门和民间教育力量的沟通桥梁。
就是这么一位影响力巨大,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居然为了一首诗词发出了自己由衷的赞叹,这可是惊掉了许多人的眼球。
要知道黎袁老先生本身自己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作家,这文人相轻的毛病他自然也是有的,至少从来就没有在公共场合听到过他对某部作品发自肺腑的赞叹。
这首《从头越》真有那么好?
许多不为这场风波吸引的吃瓜群众此刻脑中也不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惑。
更多人则多对诗的作者产生了兴趣。
鸡蛋好吃,可咱对生鸡蛋的鸡也可感兴趣了。
文学这一行可不同于音乐,电影之类的,什么歌红人不红,剧红人不红的。
出于对学问的尊重,人们对创造学问的人潜意识里是同样还有尊重和好奇的。
这是华夏人几千年以来的一种文化的熏陶,而在华夏文化里,戏子之类的职业可是下九流。
哪怕现在他们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哪怕他们赚的钱还蛮多,可在某些具有“封建残余思想”的人内心里,他们依旧是上不了台面的,轻视都来不及,何谈去了解?
而恰好不幸的是,在华夏,这群封建的人还真不少,更加不幸的是,这类人还掌握华夏的政治大权,控制着社会的主流声音……
闲话扯远了,适才说到去挖掘诗词《从头越》的作者——其实谈不上挖掘二字。
多简单的事儿啊,搜索引擎一搜,就把原作者给跳了出来。
一瞅,感情是个有着“无耻刷票行为”的网络作家所做,真名尚不清楚,笔名叫传道者。
调查刚到这,就有一部分自命清高文化人戛然而止,丧失了兴趣。
戏子他们看不起,所谓的网络作家他们自然也是看不起的。网络家他们承认,网络作家可不行,归根究底,还是作家二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