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蛋白质分子。
司倩的工作和他的则有些区别。
她要做的事情。是将血液样品中的免疫细胞给分离出来,然后放到培养瓶中。使用人为的方式,在外部对这些免疫细胞进行大量培养,再将培养好的免疫细胞注射到患者体内,看看是否能够借助免疫细胞的攻击能能力,杀死癌细胞。
打个比方。癌细胞和免疫细胞就像是两支对立的军队,它们以人的身体为战场。免疫细胞是保护方,一旦发现癌细胞入侵,便立刻行动,将其消灭。
但是,有时候由于周围环境、宿主饮食习惯以及其他疾病之类的方面的原因,会影响到免疫细胞的生存。而一旦免疫细胞遭受损伤,一直虎视眈眈的癌细胞就会乘虚而入。大举入侵。
一旦癌细胞占领了些许优势,这个优势就会犹如蝴蝶效应一般,开始逐渐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被癌细胞占领战场的主动权,在战场上构筑堡垒和大本营(肿瘤组织),彻底宣告胜利。
而这个时候,免疫细胞在癌细胞的穷追猛打之下,不但数量稀少,并且战斗力也相应减弱,根本无法对占据产生影响。
司倩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一小股免疫细胞部队从已经变质的“战场”中调离,放到新的复制培养基地(培养容器)中,给予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温度,进行人为的大量复制培养,使之数量和战斗力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然后再将这支新军重新投入到战场之中和癌细胞进行搏杀。
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
反正现在的细胞培养技术在实验室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其速度也非常快。
不过,这种方法还只是停留在司倩的设想当中,具体能不能起作用,还得由实验来证实,最终才会用于患者的具体治疗当中。
司倩首先从林昌明的血液样品中分离出癌细胞,然后再将这些癌细胞注射进入小白鼠的体内,让这些癌细胞在小白鼠的细胞进行感染,制造“肿瘤患者”。
接着,从小白鼠体内抽取血液,分离出免疫细胞,开始进行免疫细胞的培养。
等一些天之后,等小白鼠的肿瘤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培养好的免疫细胞注射到它的体内,随时查看和记录实验体的具体情况。
林鸿和司倩两人自此之后便在这个实验室中扎根下来,尤其是林鸿,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不眠不休的状态。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休息,他直接让人在实验室中的小房间中准备了一个睡袋,然后按照达芬奇睡眠法进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