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里唯一一位跟马芸过了招的女演员。
电影里给了不少几个特写,弱点很明显:胸不大。
最主要,人家在美国发展!
施施听到沉长林一口回绝了‘杨小蜜、柳茜茜’,有点惊讶:“你认真的?”
“…我当然认真的!”
施施又翻了一下剧本,然后道:“你可以问问杨帆,美国那边应该有不少华裔女演员。”
“华裔女演员?”
“对呀,你这里边的设定…”
“…行了,我想到找谁了!”
“谁?”
“钠扎啊…她的《古墓丽影:源起》口碑不错的…”
施施犹豫了一下,然后认真道:“但钠扎现在是国际巨星了,给你演个工具人,不合适吧?”
……
《古墓丽影》上映了…
有长林影视的资金支持,导演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电影!
如果全盘交给华纳,他们肯定会做成工业大片…
不是说工业化不好,现如今好来坞的工业体系日渐流程化、精细化!
当然,这里有很多值得中国电影人学习的地方,但与此同时,过于模式化、流程化的创作,也让他们一度发展到刻板僵化的程度。
华纳兄弟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们审读一部全球发行的电影剧本,第一个人就数页数,按标准格式110-130页,时长110-130分钟,过长过短的直接扔掉,就跟扔简历一样;
然后数男女一号,到没到75场戏,没到直接扔;
然后交给下一个人审剧本,调数据查类型,看同类电影最近三年的票房数据,是不是逐年上升,票房下行直接扔;
然后下一个人负责数events(事件),全片必须是40-60个事件转折,多了少了直接扔;
诸如此类的复杂流程走完,剧本才会交到副总裁手里,决定拍不拍。
而一部好电影的剧本,但凡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根本送不到决策层的手里,就已经被扔进了垃圾堆。
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之所以时长、节奏、转折近似,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要做大片?
假如你有10个亿,你是投100部电影,每部投1000万,还是只投5部,每部砸2个亿呢?
有人说“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吧”,分散着来。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