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了湖弄一下就行,杨丰也懒得走快了。
正常速度就行。
所以他紧接着渡江,然后走驿道向播州,四天后到达播州,顺便拜访了一下杨应龙的老祖宗。
这时候的播州宣慰使是杨铿。
一个很懂事的老头,而且已经做了几十年,事实上他也是当年元朝的播州宣慰使,以这个身份投降后一直很恭顺,朱元章在西南的征讨,他也多次出兵配合。
杨丰对播州杨家倒是没什么特殊感情。
他们是汉人。
他们对中原王朝天然就有向心力。
相反他们镇压的五司七姓才是其他民族。
而且不仅仅是他们。
石柱马家,酉阳冉氏,甚至后来参与奢安之乱的水东宋氏。
这些其实都是汉人土司。
夔东这一块历来是战乱年代汉人避难首选,毕竟哪怕明末夔东十三家也能坚持二十年,然后一次次王朝的更替中,这些避难山区的汉人也就成了被视为蛮夷的土司,比如唐朝时候黔中赵家这种。武陵源记嘛,虽然那是湘西,但这一块本来就差不多,如果武陵源记真存在的话,到唐朝估计也就被算做蛮夷了。但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身份是很明确,而且始终引以为荣,他们割据归割据,只要山外打出新朝,他们也基本上都是很爽快地投降,然后继续做新朝的土司,甚至新朝需要时候他们还很卖力。播州杨家从南宋末年,就是帮着朝廷抵御蒙古的重要力量,直到杨应龙之前,播州也是西南土司里面支持朝廷的核心,而且杨应龙也不是真的就是想造反做皇帝,他和万历的关系初期还很好的,甚至他给万历干活时候还相当卖力。
他造反是各种因素逼出来的,自己骄奢残暴的性格,再加上地方文官想搞他,而且内部的五司七姓因为被他压榨太狠故意刺激他造反,以此摆脱这个可以说暴君。
可以说他不想反。
万历也不想让他反,也在尽可能避免他走这条路。
君臣俩都在努力,试图避免最后这个都不想的结局,各种因素下他最终还是造反了。
总之他们这些汉人土司和奢家,安家这些有本质区别。
后者对中原王朝的态度从来都是我臣服只是因为我打不过。
只要我觉得我行了。
那就立刻开干。
这些土司才是西南最不安定的因素。
杨丰离开播州又走了三天,才到达贵阳,然后去见了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