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重装技师学校。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建设,这个在废弃工厂里兴办的高级技工师范学院已经颇有几分规模了。原来的车间有一些被分隔成小开间,当作教室使用;另外一些则保留了原来的功能,成为学校的实验车间。工人宿舍经过修整之后,改成了教师和学员的宿舍。还有行政楼、食堂、礼堂、图书馆、实验室等一系列建筑,一所学校所需要的内容一应俱全。 学校的招生工作也异乎寻常地顺利,甚至可以说是火爆。最开始,一些厂子不清楚这所学校能够教什么东西,还想着把厂里的待业青年送过来,拿个文凭以便回去分配工作。待到详细看过学校开设的课程内容,以及招生通知上列出的几十位教师的名单,各厂的领导们都无法淡定了。 那些教师,全都是国内赫赫有名的高级技师,五一节登过城楼与伟人握过手的,就有十几位之多。这些人亲自出山,传授他们的看家绝技,这是派几个小年轻去应付一下的事情吗?谁不想有机会让这些人指点一二,就算一下子学不到人家的本事,光是合张影挂在自家墙上,也是能够骄傲一辈子的。 就这样,各企业的报名函一下子把薛暮苍的办公室都给塞满了,报名人数之多,足够薛暮苍开出100期培训班。许多企业还直接把电话打过来了,张嘴就是一句:“学费多少,我们出五倍,条件是多给我们几个名额。” 第一期招生,来了200名工人,多是四五级工,这也是重装技师学校最初就确定的培训对象。这些工人一般都有着比较扎实的实践功底,但在基础理论方面比较欠缺,此外就是缺乏名师指点,在技术上逐渐进入了瓶颈期,很难再有突破了。 薛暮苍参考冯啸辰、吴仕灿等人的意见,设计了培训大纲,针对学员们的短板,开设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主要是请在京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来给学生讲授工业制造的原理,让他们知道自己做了多年的工作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理论基础,而未来这些理论又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将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哪些影响。实践课方面,就是由这些从全国各家重点企业请来的高级技师进行现场指导,包括传授一些工艺诀窍,纠正学员以往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薛暮苍自己就是工人出身,技术水平颇为了得,对于工业制造有很深的领悟,因此能够分辨出哪些课程是必要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授课者讲授的内容有价值,哪些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前来学习的学员也都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热情极高,这使得培训的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 这200名学员都是优秀的工人,既能干又勤快,学校里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