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像过电影一样在果兴阿的脑子里闪过,问题是好像都有点不靠谱。突然果兴阿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方案,准确说是几个方案的合体。
地表就按太行山区的谢氏古堡那么搞,将全镇所有的院落建筑群,以内外暗道连成网,整个镇子全部用明暗道联通,并利用城内的二层楼房、鼓楼等制高点,构建成立体防御网络体系。地下先吸取地道战和荒村地堡的经验,再仿照鬼子的硫磺岛坑道,构筑地下防御和反击地表的立体网络。
果兴阿定格了半天,然后突然像机关枪一样狂喷了足有一刻钟,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镇住了。于文道更是呆呆的说不出话来,视果兴阿有如神人。又推敲了一遍大略的细节,于文道美滋滋的抱着施工图走了。果兴阿却坐在椅子上直喘粗气,开金手指其实也挺累的,毕竟在回忆中找到几个特定的细节十分辛苦。
接下来的十几天,太平军偃旗息鼓,清军开炉铸炮,百姓们疯狂的挖土,所有人好像都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事业,暂时放下了相互厮杀的业务。果兴阿平时无事就去视察下工兵们铸造火炮,或者和姐妹花在城楼里瞎闹。但一次去城内指导村民们挖地道的时候,果兴阿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为了防止地道塌方,所以地道里隔一段就要用木架顶住,清军不久之间也干过这个活。但清军都是用三个长木梁搭一个长方形的框框起来,但是果兴阿在百姓们的工地上看到的只是一节一节的小木块。而在地道口看的时候,果兴阿发现百姓们的地道里也不是方方正正的,里面都是拱门型的结构。
“这个,怎么做到的?”果兴阿很好奇。
“榫卯而已。”于文道拿起了几块木块拼在了一起,然后又拿过一些小木条,向结合部位一插,几个木块便牢牢的连在了一起。如果不是缝隙不能被完全掩盖,几乎和一整块木梁没有区别。
“这个就是榫卯结构啊!”果兴阿也拿起几块笔划了起来,像搭积木一样非常有趣。
“正是!青壮都要守城,妇孺和老人掘土已经颇为疲惫,大的横梁木柱搬运不便,便用了这个应急的办法。祖上都是木工出身,这东西小时候都玩过的。”于文道笑道。
“什么形状都能拼出来吗?”果兴阿有些好奇,起初以为只能是简单的连接而已,但是看着于文道居然拼出来了个圆形,果兴阿立时来了兴趣。
“大体上常见的都行吧!剡木入窍也,谓之“榫”,木端之入孔处,即为“卯”。榫卯相接,可成器物。”于文道背书一样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