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凤仪门的城楼上被巨舰重炮威慑了多半天,然后他就渐渐想明白了症结所在,满洲军虽然骄横,但色厉内荏的情形很明显。巨舰封锁了江面之后,也就是在江面上瞎溜达,虽然数次逼近南京城,但并没有真的炮击南京城。湘军各部自发围困起来的谭绍光,也是一个样子,他敢把枪顶在曾国荃的脑袋上,但却不敢和湘军全面开火,被困住了之后,从来没有尝试过武装突围。
弄明白了这些事之后,曾国藩觉得自己明白了,谭绍光就是被派来吓唬自己的,他可以不断的刺激湘军,但是根本没有对湘军动武的授权。只要湘军不先开第一枪,满洲军绝对不会对湘军动武。谭绍光劫持曾国荃,强抢李秀成,则可能是满洲军的阴谋,朝廷想拿下李秀成这样的太平天国重要人物,然后让他们指证曾国藩治军不严、纵兵劫掠等问题。有了这样的口实,朝廷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削减曾国藩的封赏,裁撤湘军的兵员,威逼湘军上缴金银缴获,甚至把湘军的各部将领拆散安置。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看穿了朝廷和满洲军的用心,自然很快就想出了应对的方法。首先是严令湘军各部不得对满洲军动武,坚决不给朝廷暴力清场的借口。其次便是调集各部主力,把紫金山的谭绍光所部数百人团团围困了起来。谭绍光也不敢先开第一枪,只要派出优势人力,很容易就能困住他们。谭绍光身边是几百亲兵,又是突然的急行军,能带多少干粮在身上。只要困他们十天半个月,谭绍光就没咒念了,除非他舍得火并,不然就只能交还曾国荃和李秀成。没有了李秀成这样的人证,朝廷就很难把劫掠民间等罪名安到湘军头上,虽然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说法,但是朝廷也得顾忌其他功臣的想法。
打定了这个主意,曾国藩就不再理会江上的巨舰重炮了,专心致志的搞起了对谭绍光的围困。这一困就是小一个月,富明阿代转的上谕都到南京了,谭绍光还劫持着曾国荃在紫金山下当野人。不但没有任何交人服输的意思,反而过得还挺滋润,大有和曾国藩靠到年底的意思。
富明阿转来的上谕,属实让曾国藩有些寒心,朝廷提都没提封王的事,只是给了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太子少保、一等伯爵的恩赏。而且上谕的措词很有些问题,话里话外一直在暗示曾国藩裁军,而且还暗示曾国藩,朝廷不喜欢他久驻南京。曾国藩虽然不想谋反,但是心里憋屈却是难免的,同时他也在纳闷,谭绍光在紫金山里是怎么坚持这么久的。
谭绍光能坚持这么久的秘密,源自于果兴阿前世的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