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救民皇帝李二黑的童年不是很幸福,辽西相对贫瘠的土地也没有一亩是他们家的,佃户人家的子弟自然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李皇帝并不识字。没文化归没文化,李皇帝依旧是起事的一群人里最有见识的,因为李皇帝从小便有听书看戏的业余爱好,《隋唐》之类的故事他熟的很。评书和戏曲应该算是走了样的历史故事,李皇帝自幼醉心于此,自然也能算是一个野史学家,也能从里面学到一些东西。
义军起事攻入前屯县城,一顿锄头拍死前屯县令的时候,李二黑并不突出,他只是十几个带头人中的一个而已。如果当时立即便有满洲军打进前屯,估计李二黑连主犯都不算,最多也就能给他算个胁从。可惜当时的果兴阿还准备依靠怀柔来解决内部问题,并没有对各路义军动手,这就给了前屯义军内部调整的机会。
这次的辽西民变与天平天国不一样,他们多数是出于一时气愤,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长远的计划。而且因为满洲化改革几乎激怒了所有人,前后起事的人非常的多,里里外外的足有十多股人马。这十多股人马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只是想来县城示威,有的是想驱逐官吏,有的则干脆就是白莲教成员准备造反。本来大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很难聚到一面大旗之下,但是当一些失去理智的人打死了县令之后,所有人便都成了一条船上的人。无论百姓们手持农具聚集在一起,涌入县城的目的是什么,县令被打死之后,他们都成了杀官造反的反贼。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从来不缺乡绅的参与,但是乡绅们很懂得保护自己。起义的大业会按照乡绅们的意愿发展,但是最危险的创业阶段却从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有家有业的乡绅们很乐意分享造反成果的胜利果实,但是他们绝不肯承受抄家灭族的失败后果,所以几经权衡之后,乡绅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只做谋士从不挑头。起义领袖从不是乡绅,这样即便起义失败了,乡绅也最多是个被胁迫的从犯而已。但是乡绅却能控制起义的走向,在中后期崭露头角成为重要谋臣,毫无风险的分享胜利果实。中国的封疆社会能维持两千年,便得益于乡绅们这样的智慧,张王李赵的皇帝不知换了多少家,乡绅们依旧是乡绅,他们才是中国旧式社会的根基。
广宁前屯的乡绅们也拥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们纷纷从带头人的位置上闪了下来,然后很好的隐匿在了人群中。没了这些读书识字的人,十几股人马的带头人聚集到了一起商议下了大半天,也是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读书人隐了,泥腿子说不清楚,站在泥腿子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