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嬴政是怎样炼成的求全订
上古先秦之前,文字发展的并不算太丰富,从商契文到秦篆常用字数应该也就一千余字,字数总量应该不足万余字。
所以这个时候是真的惜字如金。
有时候一个字,就代表一个典故甚至一句话。
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字,都需要咬文嚼字,这样也造成了文化传播的复杂性,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习一个文字,在不同情况下的多种含义。
同时上古流传下来的典籍,为什么需要后人注解,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汉以后文化发展迅速,而且文字格局也有大量的变动,即便是将一辈子时间都用来考据上古文字的许慎,所著的说文也有部分偏差于上古歧义。
所以从古至今,先秦一直在被后人无数次的注解,妄论以及曲解。
王诩此时让荆轲个屠檀传达的这句。
让他且活着吧。
很明显就是一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怜悯宽恕,这个且,在这句话中,用苟活来解释。
而且是一种命令。
如果在后世,你这么对别人说话,一定会引发矛盾。
但是现在,对于封建社会下的臣子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赐。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后世明清时期白话曲解的产物。
但是这种观念在封建时期确实是主流观念,也并非是出自儒家的伦常观念,只不过后期董仲舒为了独尊儒家,把孔子的原话重新注解了一次,讨得汉武帝欢心。
孔子的原话为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董仲舒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变成了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
从一个君臣双向付出的关系,变成了单向付出的关系。
屠檀为君命赴死,这是尽忠,王诩以宽仁饶恕,这是执礼。
这是所有君臣之中,最向往,最理想的状态。
荆轲现在渐渐理解了,为什么鸡贼了大半辈子的屠檀,会在能够衣锦还乡,光荣退休的时候,做出以身殉义这种蠢事儿。
这位身份神秘的孤竹大帝,确实有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荆轲站直身子,对着王诩行了一个天揖大礼,以表感谢。
感谢他能让老友屠檀心安理得的,过好下半生。
王诩接受了荆轲这个了大礼,笑着说道“荆先生再来燕国,是替秦王接燕王喜回咸阳的?五年前先生拎着桓齮的头颅易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