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为燕国复兴而奋勇(求全订)
老人象征着夕阳,孩子象征着朝阳。
一个代表死亡,一个代表新生。
一个全是老人和孩子的城市,是什么样的氛围呢?
是一种显得温和的平静。
孩童在乡间玩耍,老人在街口闲聊,没有所谓的欣欣向荣,也没有迟暮的暮气沉沉,两者相结合是一种让人感到温馨的平静。
这样的氛围下,才让王诩感觉到一种属于生活的真实感。
勤恳一辈子的燕国老人们经历过战火的离乱,经历了骨肉的分别,也经历了残酷的苦难,虽然身体已经老迈,但是精神已经磨练的坚韧,他们没有太多的恐惧,也没有太多的希冀,仿佛找到了人生的轨迹,坦然而从容的照料这跟自己有血缘或者没有血缘的稚童们。
而这些生长在如此环境中的稚童们,接受了老人们的价值观,对于襄平城外的一切都没有太大的憧憬,既不渴望功名利禄,也不期许名垂千古,唯一的奢求,可能就是想要看看自己从未见过的父母到底如何。
襄平城的稚童们生活的很有规律,耕种,收获,还有在张唐的教导下时不时的训练。
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城市,这里有着一群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人们。
一想到自己会亲手将这些人送进中原的沼泽漩涡中,王诩就觉得于心不忍。
不过好在王诩知道,十五年后虽然天下大乱了,但是负责接收这支队伍的扶苏公子,最终却因为莫名的原因放弃了争霸的权利,选择了自尽。
所以王诩还是将襄平城的民众,划分到孤竹国的‘预备军’当中了,所以不能放任张唐这个为了复仇而活着的老鬼,把这些孤竹未来的花朵给糟践了。
虽然张唐这个人看似一副是为了报效燕王喜不杀之恩,知遇之恩的样子接任了襄平城,但是实际上,王诩还是能够感觉到他对大秦的恨意。
燕王喜是想用二十年的狸猫换太子之策,偷天换日笑到最后,而张唐如同当年的伍子胥一般,仇恨支撑着他活着。
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这样一个人,还是个军事大将。
王离走后,王诩心情有些低落,索性就在襄平城多呆两天,一方面派人向南北去探查扶余和沃沮的势力范围,另外一方面是想要探查清楚襄平城的状态,以及张唐的‘教育模式’。
再次深感张唐的老谋深算。
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很容易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