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暑假,我们一群数学爱好者,就这么留在了校园里。
为了内心深处的那份热爱,全校99个参赛的同学,一起度过了一个热得不可思议的夏天。
7月份的前大半个月,我们在逸夫楼的大阶梯教室里,由数学系3位资深教授带领着,从早8点到晚8点,重点突破——主攻数学理论知识。
后半个月,我们从早8点到晚9点,由计算机学院的高级讲师们保驾护航,学习专业的电脑编程知识。
在数学理论课上,我们学的全是当时最前沿的数学理论知识。
半个月的集中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主成分分析、什么叫多元线性回归;我们学会了各种拟合函数、学习会了随机森林、学会了GM(1,1)灰度预测模型。
理论课结课的那天,赛事培训委员会还特聘了一位资深的数学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天的《分形几何》。
那天,我被深藏在数学之下的,那种神秘的秩序之美,那种伟大的数学之美,给彻底震撼住了!
原来:世界上最美的,从来不是食、色、性这些世间万象,也不是什么心灵啊灵魂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世界上最美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数学。
其它学科,都是踩在数学的肩膀之上,又不断地来点缀和反哺着数学。
那时候,我对数学生出了一股子痴狂的迷恋。
后来,我们上课的阵地转移到了计算机房。
学校计算机房免费提供给参赛的同学们使用到数学建模大赛结束,每人配置一台电脑。
有6位计算机老师,全天围着我们,教我们学习如何用计算机去实现各种让人惊叹的数学算法。
通过每日集中且高强度的训练,我学会了熟练使用Matlab工具箱、学会了如何用C、Java等计算机语言去编写代码,去实现当时最厉害的BP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想要的误差收敛训练…
我满心欢喜地收获着,觉得自己的大脑深处像生出了一块海绵,在用力地吸收着,消化着…
短短一个月,就觉得,我整个人都在成长,像被某些按钮接连着打开了智慧天眼一般,整个人豁然开朗…
而傅华铮,他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出现在那个酷热的夏天,那片美丽的校园。
他,会不定期地给我送一些更专业的书籍,还会经常打印出一套套的中英文对照的数学论文,送给我。
基本每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