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1 / 3)

平定吴、蜀后,为了长治久安之计,担心的不该是民间的暗中捣乱(造反),而是应该担心州郡长官的擅自独断专行。

此时应该招良吏安抚四方,让经历了百多年动荡的民众,得以安心生计,再遣可信任的大臣率精良军队,防守要害之处,便可将潜在的不安定抑制,经久则可消除。

司马炎在平吴后,虽然表面上,为防止为避免东汉末期,诸州割据再度发生,裁撤州郡兵,但是实际上,被取消的州郡兵甚少。

这就导致了凡是州郡皆有兵,铺这么大一个摊子,肯定不能保证所有的兵都是精兵,更不能保证其将领是可信任的,因此,不但不能平息战乱,反倒会招致乱祸。

平吴后,吴民当然会反叛晋朝,其中有孙氏子孙的叛乱,络绎不绝。

江南有童谣曰“局所肉,数横木,中国当败吴当复”,还有曰“宫门柱,且当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等等,可以看出当时吴地对晋室的抵触。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前景,以及吴姓毕竟是败者,导致司马氏跑到南方,建立了东晋,带朝廷稳定后,大量引用侨姓世族(原北方世族),压抑吴姓世族。

这使周玘等吴姓世族不满,有意叛变,但事洩未果,周玘忧郁而死。其子周勰继之,意图叛变,其叔周札洩密而未果。

后晋室分化周、沈二氏,使其先后崩溃,并将亲晋的朱、张、顾、陆四氏递升。

然而,由于侨姓世族持续侵犯江南经济并打压南方世族入仕朝廷,使得侨吴世族在政治及经济上的冲突仍在。加上世族对寒族歧视、与朝廷分庭抗礼;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使得东晋一朝始终动荡不安。

因为北方外患威胁仍在,东晋朝廷赖世族及方镇的支持以稳定局势,这使得不少实力派世族意图叛变,夺取政权。当时晋元帝倚重王氏,任王导丞相、王敦专政军事,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王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王氏有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太原王氏在别的朝代如何不知,在两晋南北朝时,并不出彩,狗熊了解到的,只有前面讲桓温时,与谢安等人一起抗衡桓温的王坦之,而琅琊王氏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比较光彩照人了。

比如:“东床快婿”的王羲之,他的儿子王献之,前面提过的,与谢安、王坦之一起辅政的王彪之,还有,下面要讲到的王衍、王敦、王澄、王导,都属于琅琊王氏。

王衍,西晋末年三公之一的司

最新小说: 三国美人异传 匪王当道之御赐妖妃 神级位面美食 汉末之君临四海 唐传 混在三国争天下 重生之年华似水 妹纸带我去探宝 林小兵从军记 下堂王妃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