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完全虚构,看官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在哈瑞的小办公室里,静好又来上一周一次的单独辅导课。功课讨论结束,哈瑞开始讲中文:“真好,你知道,我在美国就开始学习中文……”
他用语调怪异的中文告诉静好,自己一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期待有机会能去北京做两年客座教授或者特邀访问学者,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已经坚持学习中文一两年了,只是学会的东西不多。他在美国教过三年大学,那时候,还曾经利用暑假去孔子学院学习过,练过书法,还学了几天甲骨文呢,不过当时没有时间认真大量地学习中文。现在太好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哈瑞希望静好这位中文母语者能给他一些帮助和指点,让他的中文水平得到一些提高。
哈瑞如此喜欢中文和中国文化,让静好有些意外,不过他这么认真地反过来拜她为师,她哪里敢当。
为了锻炼自己的中文口语,之后两三次哈瑞跟静好单独上课时,正题之外,只要有点空余时间,他就喜欢穿插着讲英文和中文。两人偶尔在图书馆、校园餐厅遇见,哈瑞也总是故意用中文和她打招呼、聊几句。
哈瑞虽然学习中文的热情高涨,但是有时候说出来的话真是字字都明白清楚,却让人搞不懂他意思,发音也很是好玩儿,例如他总把牛津叫“扭镇”,总叫静好“真好”,静好给他纠正好几次,他一直改不了,最接近的发音也是:金好。看得出,中文发音对他来说,是不太容易。
哈瑞就这样认真地把一些字眼儿念得十足怪里怪气,静好每次听到都有点想笑,但她忍住了,还总称赞鼓励他一番。哈瑞就是这样对学生的,这一点,静好是从哈瑞身上学习和复制来的。不知道哈瑞怎么和其他学生交流,反正和静好讲话呢,他从来不显出自己是老师,就有话语权,就更高明,或者是命令强制学生必须怎样,他也许是有一种多年训练出来的技巧,能鼓舞出学生内心的动力和自信来。
就像静好妈妈批评他爸爸所说的,静好确实从小被自己父亲当成大学生那样的大孩子对待,是不科学的,也是令人烦恼的。小时候,有一段时间,静好总是感觉自己达不到父亲的要求和希望,尽管渐渐长大,父亲对待她的态度发生了很多变化,她越大对她越宽松,但是那一段小时候的感受,似乎始终埋藏在大脑和内心深处某个位置。而哈瑞对她的态度和沟通的方式,从第一次单独上课开始,就让静好感到那么平和舒适,或者说,让她有放松、安全,甚至安逸的感觉,尽管,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