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心慈又见到京兆府少尹燕适之焦灼的踱着步,便凑上去问
“燕少尹,何事如此焦灼?”
“汝来的正好,某遣人去购置一些吃食与医药,但看样子被人群堵住了,现在亦未有音讯,汝看这情状怕有人支撑不住了啊?”燕适之很是着急,此刻尚是清晨,气温颇凉,其亦是满头大汗。
“万年县在外面尚有一些余食,汝速遣人去取些来,还有怎地未备置凳几?清凉药之类的呢?”
“昨日不是某安置的,某亦未察看此等均被疏忽了?等某查到昨日是谁安置的某非扒了他的皮?”燕适之咬牙切齿。
“现在说这些无用,那边不是麟德殿,去取些凳椅来吧?”独孤心慈建议,燕适之听闻大喜往那边跑,突然停住,狐疑的看着独孤心慈。
“怎么啦?”独孤心慈疑惑。
“麟德殿那是御用之物啊?某去取岂不是违制?”燕适之苦笑。
“这倒是,某想想啊,哎,边上不是翰林院,那不是杨秋待诏,杨五郎”独孤心慈叫到。
杨秋过来“汝怎地在此?唤某何事?”
“此处有妇孺老人,翰林院有学堂,可有凳椅?需搬来一些供给那些妇孺安坐等待”
杨秋看人群,确实有多人摇摇欲坠,而地上经过几日阴雨,今日虽雨歇但云未散,地上亦是泥泞不堪。
“好,等着,某去喊人搬凳椅过来,需要多少?”杨秋也不废话。
“自然越多越好,燕少尹,遣几人随其去搬凳椅,对了,翰林院可有吃食?”
“汝等连吃食亦未准备?”杨秋纳闷,狐疑的看着独孤心慈。
燕适之很是脸红,赶忙拱手道谢“谢过杨待诏,此乃京兆府疏忽”
杨秋遂不说话了,奔入翰林院寻人去了。
不一会即有数十人帮忙搬弄凳椅过来,个个纶巾士服,应是翰林院的供奉们。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起草诏制本是中书舍人的专职,但圣人感到中书舍人草拟诏制的制度难以保守机密和应付急需,乃一度挑选擅长文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