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往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没有选择,却是让人更加痛苦的事情。
现在的唐柏就没有选择,他想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状态,他就只能默诵《莲花经》的经文。
他开始是排斥的。
但又慢慢地接受。
后来越专注起来。
也许是唯一,所以才会专注。
唐柏从来没有此次一样认真,专注。
也许是因为专注,他发现自己的意识,在按着经文的顺序在移动。
意识与经文形成了规律,形成了自然。
经文没有以往的神奇,但根据经文的节奏,他的意识却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这种静不是静止,而是像大道一般,周行不殆、转动如一,不受任何记忆的干扰。
此时,他是清醒的,也是安静的。
他发现真正的静,并不是静止,也不是处于一种对外界一无所知的静。
真正的静是清醒的,是情绪的安宁,是内外一体的。
这种静是由外界的动而产生的静。
就像天!
天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是安静的,它是物质运动的规律而产生的静。
它看透了时间,看透了空间,看透了万事万物的变化而产生的静。
它不会因所谓的恶而抛弃恶,它也不会因为所谓的善而去宏扬善。
因为一切物质的生灭都归它所有,都在它的规律之中。
人的意识也应该如此。
人由天地所生,人的精神就应该像天道一般,是安静的,又是永恒的。
而人的躯体,应该像一个小小的自然界域。
人们将身体的五藏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将人的经络分成阴阳,将无数穴位以天罡地煞相称。。。这说明,人的躯体本就是一个自然的界域。
意识为天,躯体为地,既然如此,躯体的细胞组织都应该与意识存在关联的。
唐柏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候,他才发现:以意识感应心脏的细胸组织,以此为基点塑造形体,是一种狭隘的想法。
从无形到有形,也并不是建房子,而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变化。
他默默地念诵着经文,意念不受干扰的保持着极静的状态。
此时的他,意念弥漫在紫色的与金色的粒子之间;他知道经文烙印的紫色粒子有十二亿九千六百万颗;他知道九窃金丹分解的金色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