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是论军队的指挥训练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讲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要求将帅不仅要谙熟战略战术、知进退攻守,出奇制胜的谋略,而且要懂得治乱兴衰之道,要求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并提出了考察将帅的八条方法,即所谓“八徵(zhǐ)”。看来,要成为将帅不易啊!
其中所讲“上战无与战”、“形人而我无形”,“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机”、“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有点佛经、道经的味道,是不是太玄了?有无实用,待有机会我得去山海关向许璋讨教。
想了一段时日,于是,我便开始作准备,下定决心等十五岁时,我一定要去山海关见许璋。
再说黄石公《三略》,其中有个故事便是张良向黄石公学兵法,黄石公所传之兵书让张良成为帝王师者即此书,南宋的晁公武称此书为“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可见其厉害之处。
“三略”即上、中、下三略。开篇便讲“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讲得有道理,而其中所讲“柔能制刚,弱能制强”之道才是我最感兴趣的。
最精彩的是这句“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讲的好。
不过,有时看着觉着此书不是简单的兵书,如这几句“夫为国之道,待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兴师之要,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用兵扯这些干嘛?还是去请教许璋吧。
时间过得飞快,我已过了十五岁,而我的准备工作也做好了。
于是,我在一个晚上便牵着我的马,背上我的弓箭出发了。
很快就出了居庸关,我正走着,忽听远方马蹄之声大作,我便牵马藏身于树丛中,只见来了二、三十个匈奴小孩儿,都背着弓,他们在说做什么,但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衣少年,弯弓搭箭向空中射下一只鸟儿,便向一红衣少年行礼,那红衣少年有些雄壮,两眼炯炯有神,大家对他都很恭敬。
这时,我脑中浮起了母亲所讲的“弱、强、大”三字诀了,不用说,那白衣少年功夫最好,是强者。那红衣少年肯定是其中的头儿,是大者,那弱者呢?
我微一观察,见一穿花衣服的少年,他有些发福,在哪儿吃着什么东西,一看体型就是个吃货,就是他了,弱者。
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