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传卷的过程是‘杏坛大讲’的一个必备环节。‘孔圣’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学识渊博,君子之道更是足以感应天地,他死后用毕生知识和修为留下的‘杏林简’自然也不是凡品。
这‘杏林简’一共三百卷,每一卷上面都没有实质性的文字,只有孔圣他老人家对天地的感悟和他毕生所积累的知识,所以这些融合着孔圣对天地感悟的竹简也是有自己的灵性的。
所以当儒门弟子接触到‘杏林简’时,孔圣他老人家存留的意识便会在一瞬间感应到这位弟子在学术上的思想和知识上的短板,如果这卷竹简上的知识可以这位弟子的需要,那么竹简就会爆发出儒门特有的文气青芒,标志着竹简对于这位弟子的认可,反之则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所以这杏坛大讲的第二部就是所有人相互传送杏林简,以保证每个人得到的都是自己最为需要的或者是可以适用于自己现在情况的那卷竹简。
而当初也正式因为杏林简的这一特性,儒门才会将‘孟氏’‘程朱氏’‘董氏’这些理念与儒家根本思想有着很大差别的体系纳入到儒门之中,因为他们的弟子在接触杏坛简的时候是能产生青芒的,这可以说是孔圣他老人家对他们的一种承认。
至于其他宗门弟子,儒门的前辈们自然也是做过实验的,基本上可以说除了现在被囊括在儒门分支之中的这些流派之外,整个修真界就没有哪个能让‘杏林简’起反应,呃……包括正邪两道基本上有点名气的,儒门的老祖宗们基本都试过了。
也正是因为杏林简的这种特性,包括林子烨在内的这最后十三个人才格外的尴尬,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只有几十一二百岁的弟子能拥有让孔圣都无法教授的学问,而这‘杏林简’虽然分卷但每一卷又都包罗万象,所以过了十几轮还没有让杏林简认可的人除了愚钝到根本不配让孔圣传授知识之外,没有第二种说得通的解释。
因此这最后的十三个人的压力可想而知,就比如此时林子烨身旁的一位不认识的男弟子,此时已经满脸紧张汗流浃背,更不要说那几个已经快要哭出来的女弟子。
不过这里面要说心态最好的,反而要数入门时间最短的林子烨,虽然他也紧张但他林子烨其实已经预见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毕竟在不到一年之前他还是个弱鸡,即便最近这段时间看了不少书也领悟了不少天地之理,但是相比于那些从下系统学习的人还是要差的多。
所以林子烨来参加这个‘杏坛大讲’的心态完全就是‘有所收获再好不过,没有只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