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何塞.卡雷巴洛女士是谁,洪涛也得想一想才能知道,不过她另外一个名字洪涛很熟悉,叫做莉莉!没错。这就是洪涛交给莉莉的那个任务,让她独自一个人在伯利兹城筹备一个类似于金嗓子的传媒集团出来,结果她还真做到了,速度超出了洪涛的想象。原本以为她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没想到只用了不到2个月就开张了。
其实洪涛也犯了一个形式主义的错误,他脑子里一直以为像电台、报社、电视台这种玩意,建立起来会很难呢。光是广播、出版的手续就得办上三两个月的。这还是在欧美国家里,要是放到中国。你这一辈子也别想了,还敢办私人电视台和报社?国之重器岂有落入私人手中的道理!
可是他忘了一个问题。就是地域!如果让莉莉在美国开设这么一个公司,她只能采取一个方式,就是去收购现成的,重新申请起来也很麻烦。可是到了伯利兹这种贫穷落后的中美洲小国家里,一架天线、一个简易的录音间、一个波段的使用许可证,一家私人电台就算成立了。然后你再找个播音员或者DJ,就可以正式广播了,和那种大电台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广播天线的高度和发射机的功率大小问题。
而报社相对来说稍微难一些,但是有了梅琳达这个内应,稍微花一点小钱钱,出版许可就到手了。腾出旅馆的地下室当印刷车间,找几个工人、文字编辑啥的,放上纸就可以开印了。然后上街雇上一堆闲着没事儿的半大小伙子,给点工资就是自己的发行队伍。要什么自行车啊?屁大点的伯利兹城,10个孩子靠脚就走遍了,只要你不在乎订阅费用,他们保证把你的报纸送到每一家人手里去。
至于送得起送不起、白送多长时间的问题,莉莉就不管了,那得听洪涛的决定。洪涛说了,先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等他们被美洲之声报上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广告、故事吸引之后,就不用发愁订阅数量了。现在的主要目的是挤垮当地最大的伯利兹时政报,然后把它用白菜价格收购过来,连新厂房、新办公室都不用建了,直接搬家就OK。
洪涛之所以有这么大把握,完全得益于互联网这个新生的神奇玩意。有了互联网,不管什么新闻、趣事,都能从上面找到。而且洪涛手里有雅虎公司的控股权,还有雪燕大数据库公司,只要互联网上有的新闻,美洲之声报上就会有。别说伯利兹城里的一个小报纸,就算放到纽约和洛杉矶这种大城市里去,洪涛都能让一家新生的报社短时间内就发展起来。
“还不错,只是这个纸张就没必要用这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