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这么多的眼睛盯着,林峰没有丝毫紧张。沉皱眉做沉思状。他在思考用那篇惊世大作。
“明月,雪,竹。这些在诗中运用的很是频繁。到底用什么呢?”林峰在讲台上,在讲台上静静的站了十几秒。
见此,张永心中的说教心思越发的重了,必须以重大的教育。
突然有人小声嘀咕道:“浪费大家时间,不会就赶紧下来,装深沉就能会了,老实的写检讨去吧。”语气很是阴阳怪气。
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班中显得格外的刺耳。
林峰听到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排字在黑板上整齐的出现,字很是苍劲有力,很流畅的行书,颇为耐看。林峰是在炫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题完毕,林峰将粉笔轻轻放在讲桌上。缓缓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待将少年所写的看完,张永呆了,而后又急不可耐的有看了一遍又一遍。
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用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诗的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诗人似乎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