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地积累后,我的创作冲动愈加强烈。
省军区直工处分管的有线连是一个男女混编连队。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年男女,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常常发生一些让人预想不到的故事。于是,我通过大量的了解采访后,创作了第一部电视剧处女作《女兵交响曲》。在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后,我寄给了山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拍摄单位。没过多久,收到的全是打印好的退稿信。
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我感到自己简直是天真可笑,电视剧那是一般的人可以驾驭得了的吗?
B、魂牵梦绕沂蒙山
1987年的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省军区领导去了一趟沂蒙山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沂蒙山小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场。咱们的共产党哎,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这首歌曲,据说诞生的背景是这样的:1940年初,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一分校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间简阻的民房里创作出来的。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1964年,华东地区举行民歌会演时,韦友芹用她那甜润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调》,受到陈毅和其他中央首长的称赞,后被录制成唱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我也是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那诗意的歌词所深深陶醉,一唱起来,就神采飞扬。
可是,当我真正来到沂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