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吹落了黄叶。
皇宫之中的秋日,远远要比别处更加的寂翏,更显凄凉。
御花园中,高大的皂荚树落尽了黄叶,只剩下干枯的树枝,沉默的对着苍穹。
从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花儿,如今都已经渐渐凋零,枯黄苍翠的草色,遍布园中。
不过短短几天功夫,气温骤降,花儿谢落,木叶凋零,连那池中的水,也隐隐有一些薄冰。
几条被冻死的锦鲤,泛白的肚皮漂在水面上,被一旁的宫女和太监捞出,埋在黄土之中。
任你一世的繁华,到头来也得覆在这黄土之下。
思雨带着小鹿,两个人没有目的,在这御花园中来回绕行。
此时的御花园非常的苍凉,宫中的嫔妃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这里,所以也不用担心,在这里会遇到顾妃,果妃,还有苏妃她们三人。
自从陈母去世以后,思雨的一颗心早已厌倦了。
她本就不想与宫中的妃嫔们争风吃醋,有几次她希望与顾妃她们三人能够缓和一下矛盾,希望太子也能够常去她们哪里。
可是太子只愿意守着她一个人,这独一份儿的恩宠,让她很是欣喜,也感觉到安心。其实他本就不想嫁入这皇宫,还不如嫁给一个贫寒的农夫。
至少嫁给农夫他便没有任何经济实力去娶几房小妾,只宠她一个人,穷是穷一些,可是日子过得既安心又舒适,也便就罢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索要的其实并没有太多。
花儿需要一季的春光的抚慰,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谁会喜欢一个雨露均沾的君王,刚刚从别的女人身上爬下来,又爬到自己的身上,这种滋味换了谁,谁能受得了。
可是这命运造化弄人,又不是思雨能够左右,想让君王独宠自己一个,只怕是会让自己在这后宫之中成为众矢之的。
有时候思雨真的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倦了,不想与顾妃她们三人来回争斗。
可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只要独占着太子的恩宠,只怕是她终究会是这后宫中,始终处于风口浪尖,注定遭人诟病的嫔妃。
思雨有时候觉得很累,有时候就连太后也会暗示她一些,不要独霸专宠。
可偏偏这些也不是思雨能够决定,太子根本就不听。
她常常听说,当一个男人占有了自己所喜欢的女人以后,便再不会拿她太当回事儿了。
一来,是因为自己已经得到了她,不再有新鲜感。二来,可能男人永远喜欢得不到的女人。
偏偏这两条放在太子身上根本就不适用,虽然太子已经得到了思雨,自从在京西茶酒巷,强行占有了思雨以后,越发的对她着迷。
每天夜里,总要将她折腾到很晚,不停的疼爱,让思雨都有些受不了。
而她每一次推拒,却换来对方更深的疼爱。
似乎太子对她,已经痴迷她到了痴狂的地步,再加上这次,给他上的奏书,更让他惊喜不已。
本来思雨暗中帮他批改奏折,几乎承担了他大部分的政务,这是极其机密的。
单单就凭这一点,思雨得到的恩宠,在这后宫之中就是头一份的,无人能跟她争,也没法争。
顾太子妃虽然非常的有脑子,但她的学识远远比不上思雨。
前者钻营的是如何多得到一些太子的恩宠,后者却能为太子分担大部分的忧愁。
如此看来,高下立判。
而那顾太子妃也无从知晓,思雨还替太子批改奏折,这本来就是一项犯禁的事情。
太子注定也不可能告诉她。
而至于果妃和苏妃,两个人半斤对八两,人样子长得也不差,偏偏与太子一说话,就暴露了学识浅薄,有时候简直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如此一来太子怎么可能愿意与她们相处。
而偏偏这一切也不会有人告诉她们,她们只是单纯的认为,思雨真的是只是以色相诱人。
殊不知,自己不但是色相上差了,思雨好远,就连学识上更是与思雨无法相比。
偏偏这些也无人会告诉她们,只是思雨心中如明镜一般,洞悉了其中的关键所在,也无法帮助她们。
总不能跑到她们面前,哀求她们多看一些书,多长一些见识,好与太子说话时,两个人不要相差太多,让太子一个人高屋建瓴,无限的孤独。
就算是思雨鼓足勇气跑到她们面前说出这么一番话,只怕是也会被她们认为是在讥讽她们。
似乎这一切永远也无解。
思雨也越发的倦了,平日里就在自己的翠微殿中,与小鹿,妙玉,妙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聊以书画度日。
偏偏她的书画又被太子视为珍宝,爱不释手。
多日以来,思雨的这份奏书被太子提上日程以后,朝中的重臣也纷纷传看过。
他们对于其中的巨大的利润也非常的动心不已。
一直以来,海上贸易,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有宋一朝,最为富有,失去了北方的所有土地,偏安一隅也凭借着这海上贸易的大笔金银的收入,还苟延残喘百年多。
如今大明,面临国库空虚,仅仅凭着土里耕种出来的粮食,面对强敌环伺,国内天灾不断,已然有些捉襟见肘了。
更不要说那越来越庞大的宗藩子弟,人数都超过了一省的规模,这些人不事生产,白白靠这大明养育,不纳一分钱粮。
这本身也是大明的毒瘤,却因为太祖铁律,无法割除。
自太子监国以来就见到这财政的周转是极其艰难的事情,急需要开源节流。
这一日在朝堂之上,也爆发了争吵。
沈易先一如既往的对于开放海禁还是持一些反对的态度。
尽管他看过思雨的奏书以后,态度有所松动,但是永乐一朝,几乎透支了国力。
当时郑和下西洋,除了让大明的国威遍布四方,并没有带回来实质性的好处。
而且前后七次下西洋,耗费钱粮无数,只不过挽回一个虚名而已。
这也是继朱棣之后,也只下过一次西洋,便草草结束,再不提下西洋的事情了。
因为这太耗费钱粮了。
沈大学士就是怕太子,太过爱慕虚名,效仿成祖,那样一来的话真是得不偿失。
然而太子的近臣,霍詹事认为,此举正是大利于明朝,应当从开船厂,立即开放海禁,成立市舶司。
太子也完全明白,沈大学士的担心,当场作出保证,不会效仿成祖,只为图个虚名,平白耗损国力。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沈大学士也就没有了反驳的理由。
其实他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如果主张此事的人,别的世家大族他肯定也会大力支持。
偏偏会是他的大儿子。
为了避嫌,他也只能提出反对。
而今一看朝堂之上,几乎所有的呼声都希望重开海禁,毕竟大明每年的岁入就那么多。
一旦开放了海禁,将增加一大块的收入,百官的俸禄也会水涨船高,又有谁不乐意呢?
所以,太子所提的这份奏疏,很快就通过了。
三天以后,开始发出诏令,重开船厂,重新找回当年那些能够造大船的工匠们,重新招募水手。
还委派沈大公子给一个官职,市舶司司长,兼领泉州船务。
品级不高,权力不小,但是沈大公子几乎是倾尽家财去办这件事情。
这一切并不需要朝廷投多少钱粮,如此挣钱的买卖,早已让世家大族们动心了。
纷纷慷慨解囊,入股了沈大公子的远洋船队。
思雨所投的将近百万两黄金,还算是少的。
诏书下发的当日,沈大公子高高兴兴的就将天香楼的产业。尽数转移至思雨的名下。
如此一来,肖掌贵,与冯妈成了思雨的手下,直接对思雨负责,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得到这消息,以后也感到非常的震惊。
他们两人没有想到,沈大公子会将这如此挣钱的买卖,尽数于送给了思雨。
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难以理解。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怎样经营,所有的一切都会照旧,只不过是东家换了。
至此天香楼每日的利水。都会存在思雨的名下,思雨自接手以来还没来得及,出宫去天香楼看一看。
只希望哪天太子能够恩准她才能够出去。
至于这其中的事务往来,便都由小鹿和妙玉,可以自由出宫,来往于烟柳巷与皇宫之中。
思雨对于天香楼的管理,几乎是完全放手。
她也见过了冯妈与肖掌柜,呈上来的账目,也明显能够感觉到,这账目上,他们做了手脚。
虽然她深居于深宫之内,她也在烟柳巷中混迹过,冯妈与肖掌贵也不敢在账目上做的,手脚改动太大怕她发觉。
但是思雨是何等精明的人,很快就发觉了。
然而她不动声色,只是将冯妈与肖掌贵的股份各自抬高了一成,并用朱红笔,勾出了账目几处不对的地方。
如此一来,既让冯妈与肖掌贵不敢再对思雨有所欺瞒,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思雨,再不敢在账目上有丝毫的做手脚。
从今而后,思雨等于又有了一项,来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