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虽然交出了传国玉玺却没有交出大印,这让太子感到非常的尴尬。
并且在随后的声明当中,他的父皇明确的说道,一些朝政大事还是必须由他来牵头解决。
如此一来着禅让之礼,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皇帝自封为太上皇,一些朝政大事还是不放权,这在太子看来简直是非常的无聊,也不知道父皇心中怎么想。
不过虽然他不交出皇帝大印,但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虽然是那么一说,就算是他有心去管那些朝政大事,但是他的身体也由不得他选择。
如此一来也就是算,太子已经全面接管了皇帝的所有事务。
当他亲政的第二天,左太师就非常恰到好处的。递交了致仕的请求,几乎在第一时间太子就批准了。
这在朝野引起了哗然,都以为太子必然还做出一番挽留的动作,却没有想到,他很快就批准了,恐怕就连左太师也没有想到。
至此,左太师就不得不举事而沈易先就成为了内阁首辅,如此一来本该五个内阁大臣就空缺出了一个。
果然,从前是太子的师傅,也是任詹事的霍光,就顺利成章的入了阁。
而今对于杨海来讲,权势更为滔天他作为。五大秉笔太监之首,兼领东厂提督,一时间风头无两。
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内相。
如此一来,就给了内阁大臣一个深深的警告,至少在太子这一朝,内阁的权力将有一大部分。被五大秉笔太监所分去。
从前皇帝一人亲政,几乎将所有的权力牢牢的把在手中,势必躬亲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而且太子一亲政,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那就是清查各省的府库,本来这件事情早就开始办理了,而今终于可以走到了台前。
由于之前他所派出沈二公子与慕少卿以及算盘张三个人奇异的组合清查出了直隶省,巨大的亏空是的,直隶总督不得不引咎辞职。
似乎太子那里有一本大账地方上的各个封疆大吏报上来的,府库的数目一旦与太子手中的帐册不符,立刻就会被太子下令审查。
其实这件事情早在他尚在龙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置了,那个时候他就派出了慕少卿,走遍了大江南,南北两京一十三省,几乎将各省的府库大体都了解了一个遍,而今再次清查起来更是轻车熟路。
而且这件事情变成了公开处置,由此皇帝亲自派出了锦衣卫做便衣打扮,个个身穿黑袍,腰间一根蓝丝带,上面具有北镇抚司的腰牌。
如此一来,谁见了不害怕,哪个官员敢和这些人过不去,与此同时各省的外任太监也几乎被换了一个遍。
一时间宫里的人和皇帝派出去的人一起同时清查各省的府库,也由不得他们倒行逆施,做假账。
这么一来,也就让沈二公子与慕少卿一行人查验假账的步伐越来越快。
短短几天过去,已经有三个省的府库被追查了起来,各地的官员不得不讲从前所落下的亏空,尽力填补起来。
一旦这些窟窿填补不起来,首任长官便会遭到问责,甚至直接被押解进京。
从前都说当官好,其实当差不自由,官当的越大风险也越大,稍有差池,只怕是身家性命都搭了进去。
这么一来,也让天下官员受到了巨大的震动,同时所拉出来的空缺也让太子安插上了自己的人马。
虽然皇帝高高在上,下面也得有为他办事的人。
否则就像前几任皇帝一般用心办事,却无人为他办差。
如此一来,就让朝中的大臣认为这是一个明君,至少是极为不好糊弄的一个皇帝。
相比于他的父亲来讲,更不讲情面,也更难伺候。
与此同时,开放海禁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止加快造大船的费用,而且开始加强了海上的武备。
重用了一些适合海战的将领,就为了配合沈大公子,海运的顺利进行。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银子,往往是这边的亏空刚刚被天补上,那边还用造大船的费用,就将这里的银子全部划拨而去。
如此一来,朝廷倒是不用出一分银子,也没有必要给下面的老百姓增加赋税。
这倒是一个极为不错省钱的办法,既办了事情又没有多花银子,只是把往年的亏空抵上去。
只是这么一来可就苦了那些各省的封疆大吏们,每个人不得不。挖空心思一来应对沈二公子和慕少卿这些人,二来也得为皇帝赶紧找些银子。
一个个官员为了添补亏空,只好不得不自掏腰包,有的竟然倾家荡产,虽然这对于他们来讲,几乎是将自己。个人腰包里的钱全部贴了上去,但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也算是值了。
至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倒是现任皇帝乐于看到的事情,至少底下的百姓不用加赋税压榨,中间这些官员也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自古以来造反从来是下面那些百姓,如果让他们吃不上饭,只怕是纷乱就会四起。
而,沈大公子的第三次海运回来所挣的一大笔银子上交了国库以后很快就划转到三秦之地,用来赈济那些长年大旱下的灾民,如此一来也让这些灾民感激涕零。
刚刚举起反旗的一些起义军,他们的旗下正是这些吃不上饭的灾民,也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自古以来老百姓的嘴里但凡有口吃的,谁会走上这条道路。
如此一来,新任皇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并没有到大军去弹压,三秦之地的十几支起义军,因为朝廷拨下了粮食与银子,众多灾民得以有饭吃,都纷纷回了家。
几乎一夜之间,这些遍地开花的起义军,就消失了一多半。
剩下一些顽固的起义军,实力也大大的受损,如此一来根本没有必要调集大军,只是一个府县的兵力就足以将他们一个个剿灭。
可以说在皇帝短短亲政一月有余,大明的天下为之焕然一新,也让新皇帝的名声大噪。
开始明白这一切都出自于思雨最初的想法,他实在是太宠爱她了,以至于颂布年号的时候,竟然选择思雨的名字。
这么一来,这是从无先例的一度受到御史和言官的阻挠,但是他执意如此,没有办法从来没有皇帝如此坚持这么一件事情。
至此新年号,就是思雨!
而这皇帝亲政的第一年就是思雨元年。
然而一些下面不明真相的百姓们听到皇帝颂布的年号,居然会是思雨,顾名思义,希望盼望着下雨,这对于久旱之地的三秦灾民来讲,实在是大喜过望。
三秦之地已经连旱三年滴雨,未见,思雨这个年号对于他们来讲,简直是深入人心,也更让他们崇敬这新皇帝,心系他们。
其实这完全是皇帝宠爱思雨,为了感谢她在自己尚未亲政之时,就给自己提出这海运的一条大计,不然只怕是国库的空虚上难以为继,不知道这大明到底该如何走下去。
如今的大明尚且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孩,正在一步一步的从危机当中解困出来。
依然还是危机重重,北方建真女奴的威胁依然存在,皇帝还得需要励精图治,不可掉以轻心。
但随着三秦之地的灾民得到赈济以后,大笔大笔的银子买来了粮食,投进了那苦楚的三秦之地。
是的,这些乱源的存在逐渐的消失,而那些顽固的义军,也面临着瓦解。
这也使得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慢慢开始向下缓解,由此一来,皇帝便可将防卫的重心彻底调集到山海关。
刚刚亲政一月有余,就打开了如此良好的局面,不能不说思雨,功不可没。
但是思雨知道眼下有一个极大的忧患,那就是四王举事。
如今的大明刚刚一切都在走上正轨,绝然不允许,再次发生内乱,四个王爷的不消停也让这新任皇帝感到头痛不已。
这一天晚上当皇帝回到翠微殿思雨带给了他一个惊天的消息。
“你说什么?”
太子听了这话震惊的,不敢相信,思雨所说的一切居然都成了现实。
“皇上,那舞姬可是吐露了实情,那楚王已经变换了人选,而且根本没有经过朝廷的批准,他的儿子擅自继承了王位,而他的父亲死的不明不白!”
思雨之前的猜测全都得到了证实,而且在第一时间他就拿到舞姬的证词让太子去看。
说来这完全怪这新任的楚王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如果不是,他将这舞姬送到这皇城中,只怕是思雨,也得不到证据。
偏偏这舞姬又生事,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不得以向思雨,吐露了这个惊天的事情。
如此一来,让皇帝仔细看了看这舞姬的证词,一时间真是让他大喜过望,这么一来他总算找见了证据。
就凭着这一条,就完全可以剥夺楚王的王位。
可是太子接下来又开始犯愁了,连忙问道:“思雨,这件事情怕是还不能公开吧,一旦公开只怕是就会惹怒了那楚王,逼他举事。”
“皇上臣妾认为不妨就把这件事情公开了,公示于天下,我倒要看看,本来这王爷造反就是几乎难以成功,而一个违法的冒牌王爷,他的路又能走多远,天下人也不是傻子,谁敢跟这样一个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