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福儿和剑柔,本以为会有所生疏,看着俏生生站在门口的福儿却依然感到亲切。
“杨哥哥,我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哦,”站在门口的福康公主俏声声的说道,娇小的脸蛋上全是得意。
“先进来,剑柔姑娘,请进!”
杨正伸手揉揉福儿的脑袋,对两人说道。
“谢公子,”让杨正意外的是,剑柔竟然有些不敢看他。
“说吧,什么好消息让你一大早就跑来了,”
等福儿坐下,如仪带人去准备热茶,杨正好奇的问道。
“杨哥哥你省试高中了,一会就会发榜了…”福康公主看向杨正的眼神里满是崇拜。
“嗯,”杨正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杨哥哥,你省试高中了唉,你不高兴?”
看着杨正一脸平静的样子,福康疑惑的问道。
“当然高兴啊,怎么会不高兴,”杨正当然是高兴的,省试高中,意味着他已经至少有一个同进士出身的身份,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得到了一块在大宋的通行证,他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你都不像是高兴的样子!”福康嘟嘟嘴,低声说道。
“福儿姑娘、剑柔姑娘,喝茶”,如仪端着两杯热茶亲热的对两人说道。
“如仪姐姐!”
不论是在大宋还是在现代,杨正都不能理解,女孩子们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如仪和福儿、剑柔总共也没见过几面,关系却好的几乎像亲姐妹一样,杨正和呼延山也算是一起患难过,还经常要给他钱出去鬼混,呼延山依然和他关系一般。
如仪陪着两人有说有笑的去逛西苑,西苑不像以前哪个小小的院子,后院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虽小,假山池塘一样不缺,只不过冬天刚过,花园里光秃秃的,少了许多景致。
杨正没有想象中那么平静,至少在一大群保喜的人在杨府大喊“恭喜杨公子高中会元!”“恭喜杨公子高中会元!”的时候他还是难免激动。
杨府中门大开,在早上福儿来不久后,杨邦就让人去贡院门口等着,他们在报喜的人来之前就知道了杨正高中会元的消息,得到消息后,杨邦动用杨府了杨府压箱底的银钱开始准备流水席。
在报喜的吹吹打打的捧着喜报来到杨府的时候,杨府大门口的流水席就已经摆好。
杨树满面红光在门口接受一波又一波的恭喜,顺手送出一把把的喜钱,这样的荣光原本是属于杨邦的,然而是他力主让杨正上学,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在杨家,他绝对是杨正最尊敬的人。
杨正偷了个懒,三个大小美人不需要他作陪,在门口站了一会让大家都见识了会元的风采后,就窝在自己的书房内躲开热情的宾客。
而此时他的考卷则放在了赵祯的御案上。
在考官阅完所有的试卷后,前十名的试卷被几位考官交叉阅卷后,杨正的试卷毫无疑问被放在第一,当这些考官撕开糊名的封条后,看见杨正的名字,他们的内心相当为难。
取谁做会元是他们考官的职权范围,要是水平都差不多,他们取其中哪个都不会有异议,奈何纵观前十的试卷,竟然没有一人的答案能和杨正一较高下,取杨正,他们内心是拒绝的,不取,吃相又难看了一点,于是这十份试卷就被送到了尚书省。
宰相文彦博也为难,对于赵祯的女婿取得会元这样的成绩,整个文官集团都是反对的,然而杨正的的答案实在无可挑剔,要是把他压下去,谁压这个骂命就得谁来背,已经做到宰相,背黑锅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这些试卷就到了赵祯的御案上。
在这件事情上,赵祯和文官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自宋以来,驸马的地位一直都是不高的,而公主也不需要向普通人家那样对公婆晨昏定醒,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公主过的自在一些,也保证了皇室的威严,唯一难过的就是驸马。
所以选驸马的时候,才会选性格老实,才学一般的,只要家世不算太差,不辱没了公主就行。
小时候的杨正是完美的驸马人选,奈何自从赵祯赐婚后,杨正放佛换了一个人,不仅通过的解试,在省试中更是实力碾压同科的其他考生,给他们出了一个诺大的难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看着试卷上短短的四句诗,赵祯的脑瓜子就疼,这诗质朴无华,其中的情感却炙热而坚决,难怪哪些个大臣要把锅弄给他背。
仁宗皇帝是个有理想的皇帝,只要多赵宋江山有利,他不介意多背几个,这样的锅他却不想背,于是杨正就背取为会元。
在贡院外,榜上有名的学子们与捉婿的富商们斗智斗勇,落榜的学子们黯然神伤,抱怨老天不公,让他们空有才学而没有施展之地。
第一榜最后一列写着开封王显一五个字,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一个无比荣耀的名次,站在榜下的王显一却觉得无比刺眼,尤其是榜首开封杨正四个字却让他放佛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他身后的中年文士突然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王显一伸手召过一个家丁,低声吩咐了几句。
“有黑幕!有黑幕!有黑幕!杨正一介将门武夫岂能高中会元?”
人群中突然传出几句大喊。
贡院外的学子至少上千,这几声让这些学子们突然安静了一下,然后第二声就响了起来。
“有黑幕!”
第三声!
第四声!
……
当贡院外响起整齐划一的“有黑幕”的时候,不仅维护秩序的小兵吓的浑身发抖,贡院里得官员也心里一紧。
正在屋里喝茶的监察御史唐介也被贡院外的喧哗声吓了一跳,要是省试出什么问题,他这个知贡举的主要负责人肯定要倒大霉,说不一定就给外放岭南了。
在弄清楚发生什么事情后,他反倒平静下来,让人找来纸笔,把石灰吟写在上面,让人举着跟着他出去。
“本官唐介,乃声此次考试的考官之一,这是会元杨正的诗,有谁觉得自己写的更好,可以现在提出来,本官会奏请官家为你正名!”
院门大开,唐介一脸平静的带走两个书吏走了出来,等书吏把纸贴上后,唐介高声说道。
唐介以正直的官声在士林颇有声望,然而这时的学子们仍然沉浸在狂热的呼喊中。
站在前方的几人看着书吏新贴上的纸忍不住看了几眼短短的四句诗,这首诗通俗易懂,却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前方的人慢慢的安静下来,然后一圈圈的安静下来。
唐介看着人群安静下来,松了口气,大声说道:“我大宋以才取士,尔等应苦修学问,而不是在这里恬噪,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