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仁,你怕不怕死?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瘌,老子二十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惜这套嗑现在没人信了。
人只有彻底摆脱死亡的困惑,才能获得绝对安全感,这个到最后一章【死亡与游戏】再细说。
要简单地说呢:
一个是活在当下;一个是与道相合。
活在当下,可以避免远端的不安,未来是未知的,当下是已知的。
与道相合,当尽量融入社会,融入这一方世界,便死而不亡者寿。
朝闻道,夕死可也。
因为洞彻,宇宙人生的奥秘,自身是天地的产物,意识是虚幻的泡影,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罢了。
世道人生多变,而天道不变,感悟天道,便天人合一。
不快乐的根源在哪里,难道真的是因为失去了多少?或者求而不得?究其根本是因为引发了内心的不安。
快乐之源在哪里,难道真的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者保住了没失去?即使是娱乐游戏,也是安全感在作祟。
圣人独贵食母,把人出生后的安全感降低到,有口饭吃就可以,这样实现内心的最大自由,不为外物所动摇。
非要挣够100万、1000万、1亿----,或者非要提科、提处、提局----,和仅仅依靠食物能活着就好。安全感的阀值不一样,但感受是一样的。
调低安全阀值,更利于心态平和,持平常心,立于不败之地。
有口饭吃活着就是我们的不败之地。
宠辱无惊。
当你确知自身的安全保障时,有何宠辱能使你心态失衡呢?当你明悟死亡乃天道,又有何惧呢?
知易行难。
事物都是有二面的,当把自我压低,会不会不思进取呢?
以退为进。
佛说:一切本自具足,不假他求。
当人处于无忧无虑中,是最佳的状态,是入静。反之,如果忧虑重重,往往会缩手缩脚,畏首畏尾。
自觉安全不等于安于现状。进取才是顺应天道的正解,但不可忘记初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恰恰反证了安全感的重要。
人永远无法获得绝对的安全感和完成感。别忘了,人通过审美来判别安全与否。体现了不完美设计的法则。
物壮则老,盛极而衰,阴阳互变,物极必反,缺陷就是那个遁去的一,引发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