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奸大恶之徒。
她不想跟他学习,不仅仅是不屑他的为人,还因为在这个时代,师生关系是非常密切,不次于父母的一种关系。
如果她像黛玉似的,作为一个困在后宅的女子,不管老师品行是好还是坏,都无所谓,但她是作为男子在外行走的,而且还打算步入官场,因此如果和贾雨村有了师生关系,只怕这辈子都不要想和他撕掳开了。
按照儒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只有老师不认弟子,将其驱逐出门墙的,却很少有弟子敢不认老师的,因为这行为属于“欺师灭祖”,世人不仅不认同,而且一旦有人这么做了,不管道理在他与否,都意味着他将会被驱逐出主流社会。
只是不想归不想,但如果真有人介绍贾雨村来府上任教,林堇还真没办法和林如海说她不想让他教她。
毕竟,在此之前,她从来没听过,也没见过贾雨村这个人,就空口白牙的说他不好,就算不引起林如海对她的怀疑,也不可能会信她对贾雨村那些近乎诋毁的评价。
再者,这个时代的进士可不是后世扩招之后的大学生,随便上街一抓就一个。后世人们提起秀才来,好像这个功名根本不值得一提似的,而且不管是古代的话本,还是现代的影视剧里,动都不动就是中状元和考取探花,好像科举非常容易似的。
但等林堇真正身处这个世界,才知道,不要说状元和探花,就算是秀才这个看上起似乎不起眼的功名,也不是那么好考取的。
就拿考秀才中的第一步,童生试的名额来说,各县、府的名额不过二三十人,其惨烈程度,让林堇想到现代考清北这两所大学。尽管后世大学扩招了,但每年各省县市能够考上清北的莘莘学子当中,又有几人能步入这两所国家最高学府?依然是寥寥数人。
即使早早通过了童生试,乡试也未必能过,乡试的录取率更低,各省名额不定。比如,明朝两京一十三省,除两京乡试的名额维持在一百多人外,其他诸省皆未满百。拿南京所在的南直隶来讲,每科乡试参加考试的生员多达两万多人,为争那一百来人的录取名额是何等惨烈。而且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落榜了可以再来,所以年复一年,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为成为秀才而蹉跎科场,从少年郎变为垂垂老者。
进士三年一考,每次大约录取三百人左右。以六千万人口来算,男性三千万。就算古代读书人百里挑一,那也是三十万人竞争三百个名额。按照录取率来说,是千分之一,比高考最严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十年代考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