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打开一看,赫然就是《望秋赋》,不过署名由十八子变成了小李子。
虽然公开发表时,他没像英雄好汉一样,自报家‘门’,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但袁秋华一知晓此情书作者是小李子,便明白这是他写给自己的,只是掩人耳目的将秋华隐蔽为望秋,隐匿着望穿秋水之意,在邮件里又一一还原往日昵称“小秋秋”,“华华”。
她上qq,呼叫他:你在哪?
袁秋华知道李氏家教,读书成风,治学严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是基本训练,祖上多半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学有所成,经世致用,执教乡里,名望地位非一般农家所比。李家避战‘乱’到香港,父亡母弱,弟弟年幼,李士诚迫于生计,弃学经商,已属异数。她也知道小李子家学渊源,涉猎广博,寻常应用文不在话下,只是没想到几年不见,沉静稳健风格变轻盈俊朗,萧疏淡远,文雅遣词变流丽明爽,活泼酣畅,行文走笔也随着变得轻灵飘逸,随意挥洒起来。
人生苦短,只不过活短短数十年,旦夕福祸,生命脆弱,人都会死,‘肉’身都会烟灭,亘古不灭的是什么?惟有在人世间,留下不朽的名。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生前总想死后留下点不朽的鸿迹,也就是向往生命永恒。但人生如寄,怎样与死亡抗衡?沧海一粟,如何与时间赛跑?天地幽玄,何谓不朽的痕迹?命运道数,如何留下不朽的名?
留名方法有三,古人云,立功,立德,立言。立下丰功伟绩的巨人,自然有文人艺人代劳立言,学养深厚,德行高尚,情‘操’高洁的圣贤,自然也有学子徒子代表立言。追求永恒的人,纵观历史,巨人伟人,百年罕见,责任担当,己非英杰,功绩难达,阅览论著,圣人贤人,思想启迪,求索境界,正道直行,自非天才,望尘莫及,相对来说,文人学子的立言功夫,简单易行,个人修炼可成。
面对生的短暂,死的永恒,而不朽的名,也无非是想让自己的生命以某种艺术形式凝固下来,希望后代人能在有血有‘肉’的文艺美丽中,刹那间知道自己的曾经存在。术业有专攻的文化人,将理想与思考,技艺与创新,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凡夫俗子,普罗大众,业余事艺,更多的是倾吐的冲动,将人前人后不敢言说的心事与情思,用笔墨记录下来,抒发积闷之气,浇‘胸’中块垒,作一段意气鄙薄人生。
袁秋华习惯他的少年老成,不熟悉他的中年莽撞,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故而错将作者当成陌生人。
片刻,他回复:凡心未泯的一休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