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建起两座石桥,一为石拱桥,一为石墩桥。河内水流,自东流向南,经石墩“风雨桥”,汇集于正门口的“涵碧”鱼池,再从南流向北,交汇于后院花园的“濯缨”荷塘,经石拱“岫云桥”,又直北流向东,循环往复,活水潺潺。
宅第依山而建,后有靠背山“卧龙岭”,傍水而筑,前有蓄水池“龙珠潭”,四周高墙耸立,三面内河护宅,典型的南方建筑,一个大门关百户,打开角门四通八达,关起耳门,自成一家。其高高的门檐,宽敞的厅堂,雕花的窗棂,高大的梁柱,组成了一个古色古香,优雅清净,幽静封闭的世界。若是登高俯视,其雄浑壮阔气派,由“滚龙垛”(俗称猫拱式山墙)得以呈现,一字排开的十二个黑瓦屋脊,连成一片,拱背码排成一行竖字,山墙并列成一条直线,犹如青龙欲欲腾飞。
其门庭上方,嵌着汉白玉雕刻的“大夫第”圣匾。门额之圣匾,脱胎于光绪皇帝的圣旨,是一种高贵身份的标榜,是一个显赫家庭的炫耀。大夫第,顾名思义,是古代士大夫的府第,一般指文职官员的私邸,就是封建皇朝的学子,读书中榜,获得进士功名,学优入仕,晋升士夫夫,辞官归故里后,在乡村为自己营筑的民居豪宅,不是平民百姓的土垒草庐。
据族谱记载,大夫第的宅主,是前朝清代的士大夫,且祖孙三代都进士及第,尤其第二代谢兴潘,则是受朝廷皇封的四品朝议大夫。学子考中进士,留在京城可入翰林院,外放为官,起码是个七品知县。进士是七品,大夫是四品,品阶相当于知府,待遇等同于省部级。俗话说,富贵不过三代,不管是事业,还是家产,无外乎祖辈奠定基础,父辈扩展拓宽,孙辈守成保全,因此承上启下的第二代最重要,是关健,倘若教育无方,宠犊溺爱,沦为纨绔子弟,骄娇奢逸,则功成不足,败家有余。谢兴潘以进士入仕,于咸丰六年,放任江西萍乡知县。
曾国藩在江西练兵期间,按照清政府全国一盘棋的调度方针,战事后方的地方与部门,有为前线筹集战饷的义务。江西巡抚不是没筹集,一是筹朝不力,二是筹集之后,总找机会又克扣回去。此举,是地方与部门的本土主义思想作梗,地方保护观念作崇。原本在江西战场,朝庭既要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既要曾国藩打胜仗,又不给调动兵权,弄得他左支右绌,满肚子怨气。地方官吏却又以私情乡利,误国事害公众,曾国藩便撕破脸皮,给朝庭参了一本,将巡抚大人拉下马。
谢兴潘在征税与缴粮方面给予全力配合,经曾国藩极力举荐,受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