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是将来的霸主还是下一个董卓,他不敢赌上自己的名节和前途效力一个前途不明的人。在之后的处事中,他依然如此,谨慎多疑,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即便孔明在空城上弹琴,距离胜利仅一步之遥,但只要他心无完全把握,仍可策马而去。
放在陈行远身上,这一条是符合的,小心谨慎,不做无把握知事,耐于观望。
第二个字,忍。曹操是个有强迫症的人,看见厉害的人,不管是人是鬼都要三下五除二收入靡下再说。顶着唯才是举的名头后,再开始怀疑他是否忠心。司马懿最终还是被曹操强行拉来了,然而难以隐藏的才华永远是把双刃剑,这种才华在具有强迫症和人格分裂的曹操面前更麻烦。曹营精兵猛将云集,但曹操真正难以掌控难以摸透的恐怕只有司马懿一个人了,曹操又要得到他,又忌惮他,最终结果就是让他做一个行政级别不错的文职,打死不给他兵权。
于是,司马懿开始忍了,也不邀功也不提意见,偶尔给曹操献个不疼不痒的计策表示自己脑子还行。同时他也不参与官场上的争斗,而是将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曹丕公子身上。曹操偶尔心侧一疼,觉得司马懿这种东西还是别留着了,但此时儿子就会上说仲达老师对自己如何如何好。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事反反复复也就搁下了,最终曹操离世。曹丕称帝后,司马懿也立刻一步到位,直接从怀才不遇的行政官员变成帝王心腹。搞不定老子就搞儿子,一边装怂一边等他老子死,小20年就这么过来了,将一个“忍”字发挥的淋漓尽致。
放在陈行远身上,不与当时的蓟京分行行长争权,只十年如一日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世无争;早早发现了罗莎的伎俩却置若罔闻,只任着她仗着行长狐假虎威,张扬夺权,等待忍耐等到金额足够多,窟窿足够大的时候一击必杀。
最后就是精髓的“狠”字了。
曹丕命短,没多久,这个金大腿就归西了,不得不说人算不如天算,运气永远是高手的第一大敌。相比于司马懿,新上任的小皇帝显然更信任叔叔舅舅什么的,这就让司马懿的位置又有些尴尬了。但这并不影响他发挥才华,后来一系列的壮举让他一步步到了功高盖主的实力。这种时候,群臣就要偷偷献策了这家伙要谋反。面对后来每一位皇帝各种质疑的时候,司马懿都选择了稳和忍,逆来顺受,让我干活我就上去拼,让我歇着我就回家种田。有必要时装老年痴呆和癫痫,怎么耸怎么来。
因为他知道孔明就在对门,只有自己能跟他干。
果不其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