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青山就知道了到底是羽扇厉害,还是拂尘厉害。
老道士接手管教李青山之后的第一、第二年,对他的功课内容保持了不变,要他还是每天五更起床温习功课、抄书练字,用餐之后半个时辰高声朗诵,然后仍是学习各家经典。
两年之后开始了变化。老道士要求李青山不再学习诸子百家经典,而是转为集中攻读道家典籍,从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太玄经等道家真经读起,道家“三洞四辅”都择最经典而学之,天文历象、医药典籍、占卜术数也涉猎。
之前,因为“上官老先生”的严苛,李青山读书的心性早已十分坚定,极少分神。但少年毕竟是少年,总有心神飞驰或偷懒时刻,老道士总是明察秋毫,一般是先“哼”一声随即出手,拂尘横扫之痛比上官老先生的羽扇还更厉害。
自古名师出高徒,哪一个不加以棍棒?或许老道士深谙此理,打起李青山心安理得。
这里道观小,藏书并不算多,但都是经典之著。只要李青山学完某一阶段,下一阶段的典籍都会出现在他的案台上。这些典籍,都是由老道士精心选择。
但道家典籍又远比原先所学大为不同,有的内容恣意汪洋,有的晦涩艰深。若按字面理解,李青山可解得明白,若要深入领悟则需要年纪及阅,这对于此前的李青山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许多典籍只能强读默记,他的脑海中就如一个大房子,一本又一本的典籍塞入其中。偏偏老道士又爱考究他,稍有默诵不顺或者注解不明,又免不了一顿拂尘横扫。
“酸儒还是比穷道好一点”,李青山心里暗暗想,但嘴上万万不敢说。
“上官老先生回家了,不知道收了新学生没?”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上官老先生。
其实背书始终是他的强项,许多典籍还是背得下来,就比如那几部道家大典,天天诵读,倒背如流。加之老道士对其中几部道家大典的注解格外用心,所以他领悟起来也很透彻,入心入脑。
而随着年岁渐长,老道士逐渐给他增加了许多“功课”:
十一岁那年,李青山必须每夜练习抓物取物三千次,修习夜视之法。还要他每天晨起就操练一套天下人皆会的强身健体拳,五更起先拳,再温习功课。
十二岁那年,李青山要每天上山砍柴、挑柴下山,须得是道观千丈之外的木柴;每天下山挑水,挑水上山,须得是山脚之水。
十三岁那年,李青山开始修炼一套日夜运行的呼吸吐纳之术,逐步养成吐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