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浦沿公社下面有个村子叫冠三村,也就是后来的东冠村,这个村子的人已经穷得快没活路了,所以早在七五年那会儿,冠三村的青壮们就偷偷私底下组建了自己的副业队,然后集体去上海谋生。
因为是私底下偷着干,所以到了上海之后也是偷摸着干些粗重腌脏的活计。但即便是这样,两三年的时间里,副业队还是在上海扎下了根。
随着副业队的收入渐渐变稳,冠三村越来越多的青壮们也偷偷加入了这支副业队伍。在村里锄地种粮既然已经活不下去了,何不冒死跟着副业队去上海图个温饱?
这是当时村里青壮们共同的心声。
不过也因此闹出了动静,被浦沿公社革委会的领导知晓了。不过浦沿公社的领导知道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禁停封队抓人,而是亲自下村里去走访,去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这桩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最后,公社领导看到了副业队这些青壮们的生活日趋变好,同时也看到了副业队的劳务输出,的确是减轻了村里的口粮压力,于是乎就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成立冠三村社队企业——浦沿公社电力安装工程队。
这个社队企业由浦沿公社、冠三生产大队,还冠三生产队下辖的几个生产队组建。这个不属于一家一姓之企业,而是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
这个社队企业,就是后来乡镇企业的雏形。
这样组建操作之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外劳务输出了,对于冠三村的青壮们来说,再也不用偷偷摸摸挣钱了。也正因为有了浦沿公社的介绍信和社队企业的证明之后,到了上海也能增加业务范围和渠道了。
这在当时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所以,浦沿公社成立电力安装工程队,绝对是意义非凡的,也是突破性创举的,这在当时的浙江省,这个小小的人民公社当真是开了浙江省跨省劳务输出之先河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这句话是小平同志去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讲的话,前些日子韩春雷百无聊赖的时候,在人民日报上无意中看到的。
之前韩春雷觉得这是一句空泛的口号,现在结合着浦沿公社的工程队,还有上塘公社的竹制厂这两件事,他突然发现这句话简直就是当下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应领会的工作精神,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开展工作的指导方针啊。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非凡的洞察力、决断力和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