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等下才说?”袁熙注意到她的神情,笑道:“莫非你说的事情,宓儿不能听吗?”
“也不是,我还没想好呢。反正...等下再说喽,先用餐吧。”高灵道。
“好,先用餐...。”
高灵不说,袁熙也没有追问。
少许。
甄宓去偏殿照顾袁武。
屋里就剩下袁熙和高灵。
“现在可以说了吧?”袁熙好笑道:“到底是什么大事,搞的这么神神秘秘的。我倒是有些好奇了。”
高灵笑着走过来,替袁熙捏肩膀:“夫君,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昨天我父亲来了,还带来了我的弟弟高吉。我弟弟十五岁了,长得特好看,武艺也好,学识也不错。我想求夫君,能不能...给他安排个职务,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混迹街头。”
“就这事?”
“是啊。”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安排个职务吗,让沮授去办就行了。”袁熙答应了高灵的请求。但是并没有说具体安排什么职务。
“夫君,你准备给他安排什么职务吗?能不能先告诉我,我让他试着准备。”高灵也是好奇。
“去兵部怎么样?兵部右侍郎。”
高灵回到座位,不经意的皱起眉头:“兵部右侍郎?有这官衔吗?”
袁熙道:“当然有了。我给你解释下,我们即将进行一次大的改革,在军政处之下,设六部、二十四司。而兵部就是六部之一,掌管天下几乎一半的兵马。兵部之内,设尚书一名,左右侍郎两名。你弟弟高吉任右侍郎,虽然是个虚衔,没有调动兵马的权利,但他可以参奏军机,跟着兵部的官员们,学到很多的经验。”
“等他成熟了、长大了,有经验之后,我再升任他为左侍郎,到时就有兵权了。你觉得我这样安排行吗?”
“行,太行了。”
高灵满心欢喜。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兵部右侍郎是这么大的一个官职。正如袁熙刚才的介绍,虽然没有实权,但是随着高吉积累经验后,有可能升到左侍郎,到时的成就,不可限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左侍郎的备用职衔。
“妾身谢夫君。”
“跟我还客气啊?”袁熙扶起高灵。
第二天。
高灵把高吉带来与袁熙见了一面,检验了他的武艺和才学。
高吉出身高句丽,极少学习中原人的文化,也就这几年才开始学,所识有限。但他的武艺是真的出众,在文丑手底下,竟能抗住二十余招,这几乎可以和高览相提并论了。
将他派到兵部任职,学着管理地方军,也算是用在了刀刃上。
“主公,甄俨家主求见。”文丑在门外禀报。
“让他进来吧。”
袁熙应了声,朝站在面前的高吉说道:“你姐姐为你走了后门,你可不能辜负了她。到了兵部,不要想着立功的事,先熟悉那里的情况,多听听同僚们的话,看他们是怎么处理事情的。”
“是。属下告退。”
高吉有礼有节,拱手退走。
高灵也与他一同离开。
随后。
甄家家主甄俨在文丑的带领下,来到正堂:“臣甄俨,拜见主公。”
“咱们有一年没见了,快跟我说说,河北现在的经济情况怎么样,你应该最清楚吧?”袁熙拉着他入座。
“谢主公。”
甄俨笑呵呵的道:“有主公发明的各种商品,充斥着市场,邺城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从中原来的商客,谁不想批发我们手上的商品,为此抬高物价的大有人在。这一年里,我们可是狠狠的赚了几笔。”
袁熙道:“这么说,河北的经济很好喽?”
“那是自然。”甄俨回道:“如果连我们都为经济发愁,那天下谁还能活啊?”
“这话说大了吧?”
“不大不大,正好...。”看得出来甄俨对河北目前的经济情况,十分满意。
想想也是了,有那么多的朝前商品出现,想不赚钱都难。
“你到这里来,有什么事?”袁熙问。
“哦对了...。”甄俨从袖口里掏出一本册子:“这是孙权遣人送来的,说是要购买一大批的东西,他列出了清单,价值四千万钱。主公您看?”
涉及诸侯之间的交易,甄俨不敢擅自做主。
袁熙接过清单阅览了一遍,孙权购买的东西,大多是纸、肥皂、细盐、桌椅等,还有五千瓶琼浆玉液酒。
酒可以制造成zha弹,这件事情,孙权应该已经知道了。但是区区五千瓶,起不了什么作用。
袁熙笑道:“咱们开门做生意,还怕人买吗?除了琼浆玉液酒,其他的,他要多少,咱们卖多少。这五千瓶酒,也一并卖给他,省得他说咱小气。”
“是。”
甄俨也想做这笔生意。
随便抬高一点物价,就能有几十上百万的利润进帐。
这在平时是很难遇上的。
..............
自上一次朝会结束,已经过去四天。
邺城的官员都为即将组建的六部二十四司,忙的脚不沾地。有的托人送礼,想进六部任职,有的求见沮授,各种讨好。
甚至连鞠义都向沮授开口,想进兵部。因为兵部掌管着天下所有的地方军,权利大的没边,随便一个职位,都比当禁军统领强。
但是沮授刚正不阿,对所有人笑脸相迎,却没说一句有用的话。
六部官员的任职,也由军政处的官员们讨论议定。
只有家世清白、才华出众、立过功勋的,才会被优先录用。那些刚刚入仕的世家子弟,以及从各地抽调上来的官员,只能安排在无关紧要的职位上。
本来鞠义有可能担任兵部尚书,就因为他向沮授开口,被军政处的官员们否决了。最后连兵部左侍郎的职位也没有捞到。还继续做他的禁军统领。
这一日。
沮授将整理好的官员资料、以及军政处拟好的六部名单,给袁熙过目。
厚厚的一本册子,足有三百多个名字。
每个名字底下,还有对他们生平的介绍、家世、立过多少功,以及军政处对他们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