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虽然平台还比较宽,但两人后背紧贴着右侧绝壁站立,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这绝壁之上的风吹得稍微大一些,又怕这平台不够结实,万一承受不了两人的体重而断裂。就都可能会失足跌落深渊了。
待喘息片刻,心神稍定。
游可侧头仔细观察起脚下的平台,他发现这物体极为方正,几乎就是完美的长方形,质地也并非是一般的石头可比,反而更像是一种多金属的混合物。
显然,这些都肯定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必定是人工建筑物无疑。
当逐渐看到平台的尽头时,游可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只见平台下方隐约露出一节台阶来,游可心中大喜过望,心想既然有人修建了这样的结构,这下面应该有可以下去的台阶吧。
果然,待到山风吹过,弥漫笼罩在脚下的浓雾翻腾,一条自身边向山下延伸的阶梯若隐若现起来。
游可赶忙呼唤马三儿跟上,自己率先挪到了下面的第一个台阶上。待到他手脚并用跳到那个台阶上时,游可这才看清楚,这两级台阶的高差竟然有1.5米左右,那些向下延伸的台阶估计也应该是同样的情况。
这样的高度差,似乎并不是用来给他们准备的,倒是更像是给身高在3米以上的巨人行走的。
再回头看那块平台,竟然只有不到1厘米的厚度,想想脚下站立的同样的支撑物,游可并不紧张,反而对这些建造者心生敬佩。
游可和马三儿花了大约两个小时时间,才几乎完成了一半的路程,正准备休息时,突然从对面远山传来“咚、咚”的声音。虽然相距遥远,但在这两山之间的空间中,声响仍然颇为明显。
据居住在几百里以外的当地人传说,在暴雨过后的响潭子原始森林周围时,会有“咚、咚”的声音。游可估计由于这深潭地势低洼,四周山势陡峭高耸,所以对这发自深潭的声响产生了极好的放大作用,“咚、咚”声可以绵延数百里之外,偶然被迷路的猎户听到,回村后传播开来而得其名。但是否真正有人看到过,具体又是怎么回事估计从来无人知晓。
两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来到山脚之下,游可回头再看时,心底不由得想起了“天梯”二字。这才真正领略到这惊天工程的宏伟,心中敬佩之情更炽。
但因为其中有几处阶梯的跨距已超过两米以上,下来容易上去难,要想回去恐怕是不太可能了。想到这里,两人心里都多少有些担忧。
如果往回走,也可能继续在森林之中迷路转圈,现在不如硬着头皮往前探索,或许能发现新的机会。
此时二人所带的干粮已消耗过半,而且水的消耗量更快,需要首先尽快解决。即便如此,补给物资的总量维持两人一周左右的能量供应,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加上两人小时候在野外大山里混惯了的,即使出现最坏情况,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抓鸟打兽、野果野菜都是信手拈来。
但即便是两人的准备再怎么充分,身体素质和野外经验再怎么好,毕竟是身处这是非之地。此地酸雾弥漫,既不适合寻找食物,也无法长时间待下去,更别说在这里宿营了。
当下最紧要的还是要尽快登上对面的山脉。
沿着赤水沿岸一路行走,刺鼻的酸性物质气味熏得人有些头晕目眩。好在随身携带的一种可以轻松放入鼻腔的呼吸器起到了极好的过滤作用,这种呼吸器一般在潜入不同水质的环境中时使用,完全可以做到水肺的效果,极为有效。
沿途奇花异草遍布,又让人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无比,倒是客观上也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
显然,这一切的一切,远非寻常能够见到,甚至能够想象得到之物,两人禁不住啧啧称奇。
在浓密的奇花异草中摸索了半天,两人似乎身处完全陌生的外星球环境中。就在几乎快要绕过前方的一处山峦时,突然被眼前惊现的一棵巨大而奇异无比的植物挡住了去路!
游可哪里有曾见过这样的巨物,其直径竟然有几十米,中间的“树干”笔直无任何枝干,“树冠”直入云霄之上。
其顶部有九根蜿蜒曲折的“枝干”像伞一般地张开,再看树根处竟然也有九根直径两米左右,粗细一致,蜿蜒曲折的树根直插地表之下。
马三儿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站在原地抬头仰望,半晌无话。
游可走近根部,用匕首轻轻一揭,竟然揭下来一小块“树皮”,细看之下,才发现是苔藓一类的植物。而被揭去表皮的树根,竟然露出一小块古铜色泽的物质。
“马三儿,快过来!......,马三儿!”
游可连呼几声,才把马三儿从震惊中拉回现实,赶忙跳到游可身旁。
“你我再在别处用匕首试试”
看到忙碌中的游可,马三儿虽然不明就里,也跟着去拨开另一处的“树皮”。
两人又折腾了三、四处,结果均是一样。
游可似有所悟,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这棵树可算得上是天下第一了!”
马三儿啧啧赞叹道。
“不止一棵,就是传说中的建木了。而且,这并不是树,古人弄错了!”
“什么?!不是树?”马三儿听闻,不由得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再次上下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个奇物来。
“据《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说的就是它了。其状如牛,其实说的是它的根部粗壮如牛。”
“如果我估计没错,这也应该是一个巨大的人工建筑物,古铜色物质是某种金属。整个建筑物都由这种物质构成,在长期的岁月中,被各种植物所覆盖,古人有人来过这里,因为那时知识和能力还远远不足,所以可能误认为是巨树。”
“老游,你是说《山海经》里面讲的都是真的?那这个地方如何解释呢?还有书里的那些异兽”
游可沉默片刻,整理了一下让自己也匪夷所思的思绪,继续讲了下去。
“问你一个问题,我们进入这个区域这么长的时间了,你有发现天空吗?”
马三儿抬头看看云雾缭绕的天空,迷惑地摇摇头,不知道游可要说什么。
“这是一个被类似电磁场包围的巨大苍穹,对外形成了极好的隐形效果,对内形成一整套独立的生态循环体系。至于这个区域的具体作用,我还不能完全肯定”
“那咱们为什么没有看见动物呢?”
“好问题。我估计是这条赤水河的原因了,你看这遍布四周的浓酸环境,估计很难有动物能够在这里生存,但对面的昆仑山脉之上就难说了”
“这也太奇怪了,什么人能够建造出这样的世界来啊!”
“至于这建木,《山海经·海内经》中还有记载: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黄帝所为。”
“前面部分都对得上,至于对叶和果实的描述历史文献各有不同,其实也是因为建筑物表面附着的植物不同罢了”
游可自身心发生神奇变化以来,早已是变得非常博学而且艺高胆大。他的知识面与日俱增,对森林树木,鸟兽鱼虫,地质结构等等面面俱到,倒是省去了很多原本未知的疑惑和麻烦,也增加了不少这一路上的乐趣。马三儿天生体格健壮,思维机敏,两人倒是非常互补。
游可虽然口头不断鼓励着,心里却也犯着嘀咕,若真的迷路在了这原始大森林里,一路没有结果下去如何是好。两人从一开始的嘻笑打闹,捻花赏景,逐渐地冷静下来。
当到达一处山涧,天色已晚,遂商议决定先搭起帐篷过夜,马三儿取了些山泉,生火做饭,两人坐在火堆旁,修正计划。
当下商量好,明日按原计划朝东北方向再走一天,出于安全考虑,如果12小时仍然没有结果就住一晚往回走。此处的山涧作为路线中间点和大本营,水源以及干粮均可以做到最低保障。同时两人留下三分之一的罐头食品在此,既减轻前进负担又作为战略储备,用石头压实,罐头密封性能好,能够避免野兽闻到气味来破坏。
商议妥当,两人围着篝火轻松地交流着童年欢快的过去和目前的生活。
“你妈上次给你相亲的对象怎么样了?”游可问道。
“哦,你说那个'红尘滚滚'啊?别提了”马三的头摆得像拨浪鼓。
“怎么叫'红尘滚滚'呢?”
“你看啊,这美女一路走过去,她后面那个粉尘飞扬啊……”马三故作夸张地撇撇嘴。
“哈哈哈”游可瞬间明白了发小的意思,原来马三儿嫌弃人家姑娘太胖了。两人不禁相顾哈哈大笑起来。
这“哈哈”声在山谷中回荡,颇为响亮。
突然“咚、咚、咚”非常洪亮而有规律的几声紧随而来,两人不禁兴奋得站了起来。
“一定在附近了!”游可说道。
两人初步判断了一下声音来源方向,正是东北方向,看来估计的路线没有错。
两人晚上聊得甚是尽兴,因为兴奋却也根本无法睡得着。所以索性收拾东西往东北方向继续进发了。
约摸走了两个多小时,大约又以比较快的速度走了近十几里路程。前面陡然出现一线陡峭的岩壁,别处似乎亦无前进之路,两人只能冒险攀岩而上。
待两人攀上山顶,眼前豁然间开阔起来,在正前方竟然出现一处巨大的暗黑色水域,四周全部被悬崖密林所环绕。两人俨然已身处响潭子其中一处悬崖的山巅之上。
游可放眼望去,响潭子虽说是潭,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湖。湖面平静,周边形状非常不规则,整片湖水面积约有25个足球场大小,潭中心区域水色湛蓝,显然深度非浅。浅水区零散分布了一些类似小型岛屿的巨石群。
两人环顾湖面四周,竟然没有出路,也不见入水口。这“咚咚”之声当下也是无声无息,不知道是如何发出的。正疑惑间,忽然听得阵阵海浪声传来,两人皆是大吃一惊,这仅仅是内陆的一个湖泊,无波无浪,何来巨大的海浪之声。
当下循着这海浪声沿湖走了近半小时,转至湖的东南角。声音竟然并非来自湖中,而是来自湖外。
游可从悬崖上向外望去,原来涯下是漫山遍野的松树林,此时正值早晨不到8点,松林上方雾气弥漫,哪怕是一阵轻风拂过,即刻风起云涌,阵阵松涛声滚滚而来,极似那海浪的声音。
从这处往湖中看去,因为方向变化,地形地貌的景观有所不同。
“有些奇怪”游可突然发现什么。
“哪里奇怪?”马三儿问道。
游可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往旁边看了看身边高耸出10多米的一处突出石涯,徒手攀爬起来,马三儿不解其意,也紧随其后。
待到两人爬上顶峰,居高临下,整个湖面已是尽收眼底。
“你觉得这个湖面像什么?”游可往湖面一指道。
马三儿盯着湖面看了半晌。不知所以,回头疑惑地看着游可,等待他的下文。
“我觉得,…这个湖的轮廓以及周边的陆地,特别像一幅缩小版的地中海地图!”
游可大脑的能力,早已能够做到过目不忘,而且极为精确。
“不是像!就是地中海的缩小版!”
游可极为自信,
“你看,湖中的巨石分布也是按照实际地图中的岛屿分布!”
“我们所处的位置,正是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发源地,苏美尔”
“但这个微缩版的地图,是公元前4000年
“什么木耳?拜托,老游,请讲普通话”马三儿听得早已是云里雾里了。
“不是木耳,是苏美尔”
“地中海地处亚洲,非洲,欧洲的交界处,四面陆地环绕,也因此得名,周边有海峡与海洋沟通”游可娓娓道来。
“你看,从我们的位置往北看去,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些水面石堆是塞浦路斯,较远处是马耳他”游可用右手指向湖面远处,向马三儿解释。
“最北端的是巴利阿里海,东北端的第勒尼安海,你右手边的是希腊、保加利亚以及土耳其围绕的爱琴海”
“这些都是地中海的属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游可完全沉浸在眼前的震惊中,继续说到。
“整个地中海的科西嘉岛、西西里岛、克里特岛等等大小岛屿竟然无一遗漏,而且位置、形状几乎是分毫不差。让我更加奇怪的是,这个地图,应该是从外太空的视角进行绘制然后进行修建的,地面上根本无法看到这样的地形,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这一切的一切,实在是太古怪了”
“你是说,这个湖和周边的环境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沙盘?!”马三儿有些上道了。
“说得太好了!马三儿,这就是一个沙盘推演的活地图”
话音刚落,两人心中皆都是一惊。这得是什么样的人群或者民族,需要怎样的能力才能造就这等伟大的奇观呵。
“你怎么知道是公元前4000年的地图而不是现代的呢?”马三儿仍然觉得游可有些耸人听闻。
“古代苏美尔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地区,我之所以说是苏美尔而不是伊拉克,就是因为这个湖的地形非常贴近远古而非现代”
游可十分肯定地说。
“苏美尔文明已经被证实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科学家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并且对其附近地形的形成早已有很多的科学研究成果,我只是借用罢了。”
游可的大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超级计算机,急切地希望分析清楚目前自己所面临的是个什么状况。
突然间,自己再次想起了那首诗:
昨夜听风,
海畔吹白发几许?
默念偈语,
如意心中举。
东来西去,
重生真经取。
去阴霾,
全视之眼,
重塑尔金睛
诗句中的“海”,难道就指的是这松涛如海?那么“海畔”会不会指的就是这万亩松树林旁边呢。
心里思索到这里,不由得认真地打量起这片林海来。
只见虽然已是上午十点左右了,林中仍是雾气弥漫,宛若仙境一般,瞧不真切。
这时突然狂风大作,松涛之声如雷鸣般响起。原来这悬崖之下的松树林也是处在一处巨大的峡谷之中,风从东边入口处进入,往南方向是个相对狭小的出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拐角喇叭口。
当有大风吹过南面的松树林时,由于出口急速收窄,风力陡然迅速升级,于是吹动谷内雾气汹涌澎湃,海浪雷鸣,真可谓是风起云涌,好不壮观。
就在这浓雾被吹得若隐若现之时,游可无意间发现在南面遥远的悬崖之上似乎有几个巨大的字迹也随之若隐若现。
两人搓搓眼睛,认真地辨别了好久,方才看出几公里开外的悬崖之上隐隐约约似乎刻有个大字,但字体非常奇怪,并非当今人类社会所熟知的文字。
一看到目标已经近在眼前,两人一下子来了精神,迅速四下搜索起出路来。
但随即低头仔细向自己脚下望去时,发现这松树林周边的悬崖极为陡峭险峻,几乎全都是直上直下,毫无攀爬的可能。仅仅裸露在外的崖壁就有两三百米高,下面的松林更是无法看得清楚。即使用尽那20m的登山绳,距离地面也还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的距离。
看到这里,不免两人都感觉非常沮丧。
正一筹莫展间,马三儿突然“哎哟“一声惨叫,紧接着”啪“的一声。
原来马三儿感觉颈部一阵剧痛,本能地扬起右手就是狠狠地一拍。
游可这一看将过去,不禁骇然异常。只见马三儿右手满手鲜血,手掌中心正抓着一只硕大无比的蚊子。蚊子并未被拍死,还在垂死挣扎,这个头竟然有一个鼠标大小,不像是一只蚊子倒更像是一只大型的蜘蛛。
马三儿手掌的鲜血,正是拍破蚊子肚肠后挤压出来的,刚刚吸食的自己血液。待到马三儿定睛瞧了清楚,吓得已是魂飞魄散,不由得大叫一声,赶紧顺手一扬,把那蚊子的躯体向湖内仍了出去。
两人惊魂未定,还来不及喘息一下,只见那蚊子的尸体向湖内悬崖快速落去。又是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巨大的黑影突然从空中俯冲下来,正好把蚊子抓个正着。
待两人回神过来一看,已是吓到双腿发软,站立不住。
原来竟然是一只像苍鹰一样大小的“大蓝“!而且就是游可小时候和弟弟最爱捉的那种品种,复眼、翅膀、条纹的尾巴、青绿色的身体,完全一模一样,只是个体却大了十几倍。这蜻蜓向来喜食蚊虫,这跌落的蚊子正好对了其口味。
这只“大蓝”原本在湖面水域上空巡航飞行,发现机会,一个漂亮的俯冲抓起蚊子,迅即向上划过一个“U”字形,从游可他们脸前掠过扬长而去。
由于距离是如此之近,两人甚至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这巨型蜻蜓那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就在自己的脸边蠕动。蚊子的头部已经被这只“大蓝”看似异形一样的口器咀嚼掉了一半。
两人之所以马上能够判断出这是“大蓝”,不仅仅因为太熟悉。蜻蜓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昆虫,你一眼就能认出它们,还因为它们长着很有特色的翅膀、长长的身体,还有球形眼睛。科学家现在发现蜻蜓是动物界内视力最好的有翼昆虫。
以前的研究显示,一只蜻蜓的每个球形眼都由最多3万个含有视蛋白的小眼面构成。
每个小眼面都指向一个稍有不同的方向,这使蜻蜓可同时看到所有方向。这些视觉传感元件相结合,制造出一个和蜻蜓大脑融为一体的“图像”拼集,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至今是个谜。
但眼前的这只“大蓝”已经远远超出两人的想象和心理承受能力了。刚刚出现的巨型蚊子已经让人吓得半死,此刻出现的巨型蜻蜓让游可和马三儿已经魂飞天外,同时瞬间意识到此处的莫名的危险性陡然增加,谁也不知道会从哪里突然又冒出个什么闻所未闻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