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参考文献格式。
作者排序上,许秋排在二作,韩嘉莹三作。
这篇工作,他的参与度有限,只是帮忙合成了一批材料,做了一次光谱表征,还有一些零星的讨论,不过拿个二作也没毛病。
学姐文章的整体思路和他想的差不多,行文逻辑也很流畅,可以看出她在有机光伏领域的理论功底,还是比较扎实的。
但问题也很明显,有两个。
一个是文章中会偶尔出现语法错误、句子不通顺。
不过相比于之前第一次看她的文章时,已经好了许多。
看来,学姐的写作能力也是在稳步提升的,没有在原地踏步。
另一个问题就是文章新意的问题。
相比于她第一个“三元共混”的工作,现在“三元共轭共聚物”的新意略有提高,但本质上还是借鉴了其他人的分子结构,不是在走自己的路。
当然,她这次有三个体系,工作量比较大,准备投稿的格式也是Article,倒是能弥补新意欠缺的问题。
再加上最高的器件效率达到了8%以上。
综合看来,这次投JMCA还是比较稳的。
至少,如果让许秋当审稿人,会考虑给出小修/大修的意见,语言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润色的。
这种语言方面的问题,要是细改的话,很多句子都需要重新写。
交给许秋改的话,估计要花个三五天的,那样就和他重新写一遍,没多少区别了。
想了一下,许秋没有包揽下这个活。
毕竟他只是二作嘛,如果干了这个活,从工作量上,就上升到了共一的级别,那就要抢学姐的文章了。
他又花了半小时时间,再次看了一遍,又做出了一些改动。
帮改两遍,简单润色了一番,已经仁至义尽。
剩下的还是交给魏老师头疼去吧。
……
今天是周五,许秋约好了和韩嘉莹一起吃晚饭。
这次他倒没有像上周那样,忘记他们之间的约定。
五点半过后,田晴、段云准时离开。
事实上,他们两人在五点出头,就已经结束了实验,坐在座位上闲聊了起来。
因为今天下午魏老师没在,所以都比较放松。
不过,他们没急着走。
一方面,是已经养成了按时下班的习惯。
另一方面,魏老师通常会在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