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认可。
陈婉清分析道:“非富勒烯领域已经好久没有发表过《自然》大子刊了,这篇文章的影响力肯定不小,其中他们帮你宣传了你的材料,做为一种新材料能和另外两种成名许久的明星材料,PCE10和P3HT并列,估计你那篇AM文章的引用能多出来不少,说不定就要起飞了,整个高被引啥的。”
许秋狐疑道:“真的能有这么猛?”
陈婉清轻笑一声,“谁知道呢,我也就随口一猜。”
两人花费了几分钟的时间,将文章正文浏览了一遍。
文章中用到的表征手段都是常规的那几种,主要的亮点是IDTBR材料本身。
IDTBR受体不仅和PCE10给体组合可以达到10.2%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其他多种给体组合,性能仍然不差,包括许秋开发出来的PCE11,以及传统基准给体材料P3HT,前者的效率达到了9.5%,后者为6.2%。
“与多种给体均具有高的适配性”、“和成本低的P3HT给体材料结合也具有高效率”这两点,算是锦上添花。
此外,他们还测试了IDTBR体系的空气稳定性,暴露在空气中长达1200小时,效率仍然能保持在初始值的80%左右,而传统富勒烯衍生物体系,在同样的储存条件下,器件效率几乎归零,表明IDTBR体系优异的器件稳定性。
初步读完这篇文献,许秋有两个收获。
一个是在ADA类型的分子结构设计上,可以考虑在ADA的D/A单元之间插入小型结构单元;
另一个则是探究IDTBR体系的器件稳定性,是否能够拓展至其他ADA体系中,比如学姐的IDT-ICIN体系。
不多时,魏老师带着其他人来到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