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周,时隔八个月,许秋也要重新开始上课了。
直博生一共要修读42学分,除去免修的英语课,以及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的4学分外,剩余的学分并不多,他打算花两年时间修读完毕。
这学期,许秋一共选修了9学分的课程,一门3学分学位基础课的《功能材料》,一门3学分的学位专业课《高分子物理II》,一门2学分的专业选修课《复合材料》,还有一门1学分必修的《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材料工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是今年新增的研究生特色必修课程。
据辅导员说,开设这门课的原因是国家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大概形式是先把学生拉到一块儿,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PPT了解其他学校实验室出现事故后的惨状,最后各自学习资料,系里安排统一考核。
至于具体怎么进行考核,院系还在讨论。
原则上,考核不通过的学生将不被允许进行实验,直到补考通过为止。
看这个样子,许秋这届新生算是当了一回“小白鼠”,学校打算拿他们作为试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测试与考评办法,之后再把这项政策推行到高年级的研究生。
出发点确实是好的,至于具体有多少效果呢,也很难说,因为想想也知道,这种考核多半是以考试的形式,出一堆题目,然后答题。
但做题这种考核,对魔都综合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能到这里的学生,很强的应试能力是基本技能,稍微背一背,绝大多数人都能通过考核。
然后考核完再过一个月,两个月就都忘掉了,等到真正遇到突发事件,八成是想不到之前答过的题目。
除非每个月都考一遍,但那又不现实,太折腾了人,也有些因噎废食的意味。
而且,虽然学生是在一线进行实验操作的,但这个安全问题的源头其实是在导师,而不在学生。
如果导师这边有很强的安全意识,那么多半会同样要求他的学生们,反之亦然。
不过,相较于学生,导师的可塑性就差多了,能当上导师,大多数都已经接近40,甚至40+,很多观念都已经固定了很难改变,比如:有些老教授进实验室就是不爱戴手套,然后到处乱摸,没辙……
很多时候,就是会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明知道有问题,但不好下刀子。
这也是国内的一大特色:“一管就死,一放就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