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玄幻魔法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72 孙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求订阅)

472 孙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求订阅)(1 / 1)

确定好具体的搬迁日期后,接下来的几天,课题组的小伙伴们也都不做实验了,主要忙着邯丹实验室搬家的准备工作。

类似于上次张疆实验室的搬迁,这次邯丹实验室搬迁工作的任务同样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麻烦事情。

首先,是仪器、设备的打包工作。

当初张疆实验室那边的仪器大多是玻璃仪器,或者傻瓜式仪器,一插电就能用的那种。

而邯丹实验室这边不仅仪器数量众多,复杂程度也非常高。

比如TRPL、CELIV、TOF等仪器,需要连接的线路就有几条、十几条,一旦有一根线连接错误,仪器大概率就不能正常使用,甚至还可能会烧坏仪器。

因此,每个仪器在拆掉打包之前,必须有两个人在场,利用各种手段记录线路的连接方式。

好在现在魏兴思的课题组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属于“初代课题组”,也就是课题组的“老人”都还没有走。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像是吴菲菲、陈婉清、许秋他们,基本都参与了实验室从无到有的建设工作,对课题组里各种仪器设备非常的熟悉。

如果是一个发展了多年的课题组,新人用着过去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搭设的仪器,很可能对一些仪器使用的细节之处了解的就不是那么清楚了,遇到突发情况大概率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虽然用其他人已经造好的轮子,当时用着是比较爽,但出了问题,那就很难受了。

其次,搬家过程也涉及到手套箱内药品的处理。

当初张疆实验室那边的药品大多比较“糙”,长时间放在空气中都没什么问题。

而邯丹实验室这边的药品,尤其是光电材料,很多都是放在手套箱中的。

它们一旦离开氮气的环境,不说一定就会立马变质,但在性能上就有一定的概率会打一些折扣。

比如,这些光电材料,在邯丹这边做器件,可以轻易的做出12%的效率,而在空气中放上几天,再转移到江弯实验室,用同样的条件来制备器件,效率或许就只有10%、11%了。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效率上的衰退是结果上的体现。

想要找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性能的衰退,就必须通过反复制备器件。

可即使反复制备器件了,也不一定就能够发现背后的原因。

比如许秋现在做的有机光伏叠层器件,包括传输层在内一共要用到十数种材料,如果其中有一两种材料变质了,想要从中找出究竟是哪种材料出了问题,这个难度,学过排列组合的应该都知道有多难……

假如每次实验都用控制变量法,单独控制一个变量的话,最终可能的情况有成千上万种。

更何况,出问题的还不一定是材料,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比如蒸镀的晶振片失效,导致厚度标定不准确等等……

因此,出现了状况,很多时候实验者不会去找原因,而是选择把所有便宜的材料都直接换新的,再去寻找实验出问题的原因,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

为了解决药品转移过程的存放问题,许秋他们经过商议,最终找到了一个方法——

那就是将这些药品统一封锁到蒸镀手套箱的蒸镀舱内,然后先将蒸镀舱抽成真空,再补入一个大气压力的氮气。

这样存放在里面的药品既可以享受氮气的保护,同时一些液体药品的容器又不会因为负压环境而被压碎。

在实验室里,正压力过大很可怕,比如大多数爆炸的产生,都是因为正压力过大而造成的。

但其实,实验室里的真空环境,或者说负压,同样也很可怕。

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玻璃仪器,而一些玻璃仪器对负压的承载能力有限。

举个例子,旋蒸的时候通常用的是水泵,而比较少用到抽真空能力更强的油泵,或者说机械泵。

一方面,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水泵的抽真空能力,就已经足够把瓶子中低沸点溶剂给除干净了。

实在不行给旋蒸瓶加点温,70、80摄氏度的条件,130摄氏度左右沸点的甲苯,抽个半小时,也能除的比较干净。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果用机械泵等具有更强抽真空能力的泵,就可能会把一些玻璃仪器抽“爆”掉。

如果不幸抽爆一个瓶子,而此时安放旋蒸装置的通风橱玻璃又没有拉到最下面,就很有可能会让实验者吃一发“碎片玻璃手榴弹”。

虽然这种碎片大概率炸不死人,但毁容基本上是没跑的……

除了旋蒸以外,实验室里手套箱的传送舱,在传送物品的时候,需要三次抽真空,同样面临负压带来的问题。

比如,要传输一些承载能力比较差的瓶子,尤其里面有低沸点液体的,也可能会抽爆掉。

像学姐之前从手套箱外面往里面传输擦片溶剂的时候,就抽爆掉过一小瓶的甲醇。

因为有前车之签,所以后来实验室的其他人在传输液体的时候,就不会每次都把传送舱里的真空度抽到非常低。

宁愿漏一点空气进去,也不愿意冒着抽爆的风险。

像是甲醇这种溶剂都还好,比较便宜,损失了也就损失了。

如果是辛辛苦苦花了几天时间才得到的溶液,被抽爆的话,那可就亏大了。

除了要处理手套箱内的药品,这次搬迁,课题组还面临旋涂手套箱重新改造的问题。

因此,需要要清空旋涂手套箱内部的所有东西。

也就是说,需要对旋涂手套箱进行一番大清查。

蒸镀手套箱倒是没有这个必要,直接让搬家公司拉过去就可以。

旋涂手套箱虽然理论上每天都会清扫,但其中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常多。

因为手套箱内部存在很多公共区域,一般人也不会帮其他人收拾位于公共区域的东西。

万一好心的去帮别人丢掉了一两个溶液瓶,结果最后发现丢掉的是别人辛苦一周的实验成果,那估计得来一场真人PK。

当然,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也有不小的概率是只有苦主,而找不到肇事人……

不过,这其实也怨不得别人,自己的责任可能反而更大一些。

反正,许秋在实验结束后,都会把自己之后还要用到的东西,收到自己的乐扣盒中,而不会选择放在公共实验区域。

别人扔东西的时候,总不可能翻开你的盒子,把里面的东西扔掉吧,除非是有仇。

现在要清理手套箱,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每个人过去把自己还要用到的药品、溶液瓶等物品统一装在一个大乐扣盒中,再收集起来,转移并存放在蒸镀手套箱的蒸镀舱内。

剩下的无人认领的东西,就全部当做垃圾处理掉。

其中,除了一些真垃圾,比如空试剂瓶、用过的移液枪头之外,还有很多之前没有用完的溶液,被装在一个个的小棕瓶中。

还别说,这种残余部分溶液的小棕瓶,数量还是比较夸张的,超过了100瓶。

主要还是因为溶液具有最佳使用时间,大多数都是现配现用,所以一般很少使用配制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溶液。

而这些“过期”的溶液,平常一般会因为怕麻烦而不去处理,选择堆在手套箱里的一个角落。

同时,人们可能也会抱着“万一之后还会用到呢”之类的想法。

但现在必须要把它们全部都给处理掉了。

不过,处理这些废液的手续还是有些繁琐的,不能无脑的直接丢弃。

需要一个个的打开溶液瓶,再把内部的废液按照溶剂的类型分类、收集起来。

最终,许秋和吴菲菲的商议过后,孙沃喜提了这个任务。

因为,其他本科生都已经跑路了,新来的范文堂还不熟悉实验室,所以两人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孙沃了。

除了仪器打包、手套箱内药品的处理、手套箱的大清查外,邯丹这边同样涉及到危化品运输的问题,需要向院系申请权限、审核。

这种和院系沟通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魏兴思处理的。

这几天下来,实验室里的情况就是学生在忙,魏兴思也在忙。

甚至魏老师都和许秋吐槽过:“早知道就把搬家计划安排的晚一些,等过年回来再搬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只是牢骚话,既然已经决定了搬迁,就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

而且,搬家这种事情如果一拖,可能就要断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验,肯定是搬得越早越好。

周五,许秋和吴菲菲负责接待了魔都手套箱公司派过来的销售团队。

对方派过来四个人,有一位工程师,年龄近40岁,身穿布制工作服,工作服上身的兜子里插着一只笔,还戴了个军绿色的布帽。

许秋盲猜对方戴帽子,是为了遮掩头顶上可能存在的“留白”。

还有一位销售助理,年轻女性,白领OL的装扮,看样子年龄25岁不到,估计是大学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当然也有可能是保养的好,人显年轻。

另外,还有两个负责干杂活的小弟,基本不和许秋他们交流。

手套箱销售团队的第一站是邯丹材一216。

他们首先和许秋、吴菲菲了解了一下具体的需求,随后拿着尺子测量216这边手套箱的情况,记录了一系列的参数,还拍了一些手套箱的实体照片。

第二站是江弯先材522,他们实地考察了那边的情况,同样拍摄了一些照片。

下午三点,手套箱销售团队和许秋他们经过一番讨论后,敲定了最终的设计图。

最终版本的设计图,只是在许秋之前的设计图上做出了一些修改,改动倒并不大。

一方面,原先1米2的新箱体,现在被更换成了更加小巧的1米1的箱体,这也是之前魏兴思去谈价钱,能够优惠2W软妹币的一部分原因。

其实,魏兴思课题组这边对手套箱尺寸的要求并不高,就算把长度做到更小,比如1米,也不是不行。

毕竟,这两个新手套箱只需要旋涂,里面连天平都不用放,只需要放置一个匀胶机即可,非常的省地方。

但手套箱是存在尺寸极限的,1米1的长度基本上就是双手套型手套箱的极限了,如果要做的更小的话,两只手套就放不下了,只能做成单手操作的手套箱……

另一方面,手套箱销售团队提出,可以在两个手套箱之间的传送舱中部开了一个同直径,但倾斜45度的“天窗”,这种设计能够更加容易的取放物品。

还有,两个新的旋涂手套箱的大舱,也可以选择不开在两侧,而是和小传送舱一样开在旋涂和存放溶剂手套箱之间,同样用45度的倾斜角开一个“天窗”。

这两个建议还是比较好的,因此许秋他们选择了采纳。

新的设计图,相比于之前把大舱分别设立在两个手套箱的侧面,采用1米2箱体的旧设计图,能够节省大约1米4的长度空间。

这样,蒸镀手套箱就可以和三连排手套箱进行“一”字联排放置了,不用像之前那样摆成一个大写的“τ”,看起来更加美观一些。

敲定了最终的设计图后,众人再次返回邯丹,并在魏老师办公室签订了合同,

手套箱公司的销售助理表示:“我们这边排期的话,要排到年后大年初八才能开工,到时候我们需要过来把手套箱拉走。”

魏兴思没有什么意见,然后,这个任务就被交给了家在魔都的孙沃。

孙沃内心:“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送走了手套箱销售团队后,魏兴思看到实验室那边搬家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做的差不多了,就临时组织了一次组会。

钙钛矿团队首先汇报,锡基二维钙钛矿体系,吴菲菲和孙沃撰写的ACSEL综述,当前进度为八成,放假前肯定是完不成了。

因为今年寒假长达一个月,所以魏兴思非常“善意”的表示:“吴菲菲、孙沃,你们过年回去,抽空把综述再写一写嘛,等假期结束,我们回来再改一改,然后就投掉它。”

吴菲菲和孙沃还能怎么办呢?只好点头应下。

其实,她们这篇综述剩余的工作量也不算大,两成的话,分配给两个人,稍微用点心,两三天时间就能够搞定。

相比于“多赚了”两周的假期,这点付出看起来还是值得的。

除了综述外,这两周钙钛矿团队实验方面的进展几乎为0。

没办法,前半段许秋他们在冲击叠层效率,占了实验室所有的资源,后半段又开始整理实验室,准备搬家,完全没有开工的时间。

段云没有汇报。

魏老师善意的提醒了一句:“段云、陈婉清,你们的毕业论文要抓紧时间写,等收假以后,拿给我看看,我来给你们改一改。”

他们两人,其实现在毕业论文都已经写好了。

毕竟都发表了那么多文章,只需要英翻中翻译自己的工作,来写毕业论文,难度非常的低。

也就是说,他们离毕业就只差一场答辩了。

而答辩这种东西嘛,只要工作量上去了,还有SCI文章和毕业论文的支撑,一般很难失败,除非导师从中作梗。

田晴汇报了这两周关于叠层器件电荷输运机制的研究工作:

“我已经给瑞典冯盛东、芬兰Ronald那边分别寄送了样品,不过还没有收到结果……”

“我自己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故事,仍然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撑,才能把故事给讲出来……”

许秋听下来的感觉,大概就是“在做了,在做了,但还有做好”,具体完成度有几成,不是很好界定。

田晴做的实验,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她直接用许秋他们制备出来现成器件,进行CELIV、TOF测试操作就可以了。

而且,因为许秋改进了实验室用的ITO基片图案,所以现在测试CELIV、TOF都比较方便。

像之前用进口的固定面积的ITO基片,有效面积只有0.09平方厘米,在测试CELIV、TOF的时候,就需要反复对光,让光斑打到器件的有效区域内。

不然,如果激光没有正好照射到电池器件上的话,就无法得到信号。

现在这种2平方厘米有效区域的电池器件,就不需要对光了。

因为激光斑点的直径大约是5毫米左右,也就是大约0.2平方厘米的面积。

随便让激光对着器件射就可以,根本不怕射歪。

陈婉清带来了一些蓝河公司那边的消息。

现在蓝河公司已经开发出来了第二代刮涂机器,目前基本调试完毕,打算正式上市,定价相对于第一代机器,上浮了20%。

魏兴思没有打算继续购买第二代刮涂机器,现在组里有一台一代的刮涂机器基本上也已经够用了。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组里实在是没多少仪器费可以报销了。

另外,蓝河光电材料公司的近期销售势头果然有所回落。

这也很正常,除了市场暂时饱和,竞争对手反应了过来这些原因外,可能也和高校陆陆续续开始放假有关。

许秋组会没有汇报,《科学》文章写好投出,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本来他还打算在放寒假前写几篇关于Y系列材料的文章,然后投出去呢。

现在看来,时间完全不够,根本写不完,只能等收假过后再说了。

可能很多科研人的愿望,就是可以完完全全不考虑其他杂七杂八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当中。

但在现实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除非动用钞能力,比如聘请一堆科研助理之类的帮忙干杂活。

不过,大多数课题组并没有这个实力,不得不把各种各样的杂事分摊给学生。

韩嘉莹除了帮许秋制备叠层器件外,自己的工作也没有落下,PTQ1工作的文章,目标期刊AM,已经写好投出。

邬胜男已经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Y系列材料上,她现在既负责之前许秋开发的Y1-Y4材料,又负责自己合成的Y5-Y7材料的各种表征工作。

她在组会上汇报了一下最新的进展情况。

需要到课题组外进行的大部分表征数据,除了光源等比较难测的以外,都已经拿到了手。

而在课题组内部就能进行的表征测试,也都补充的差不多了,包括光吸收、能级测试、光电性能测试等等。

当然,这些数据都只是初步测试的结果,在实际撰写文章的时候,可能还需要重新测试。

目前,性能最佳的体系还是许秋的J4:Y3体系,被邬胜男做到了14.60%,而她自己设计合成的三种体系,效率仍然普遍停留在13%-14%。

文章的话,邬胜男暂时还没有开始写,因为要同时负责七个体系的表征测试,时间上还是比较紧张的。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数据都已经有了,故事也不难讲,完全是可以直接开始写文章了,偶尔缺一个表征的影响也不大,先把文章写好了,之后再把表征补上就是了。

就是不知道博后学姐是打算拼一把,过年的时候爆肝,还是打算收假过后再写了。

或许,现在拼一把是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之所以说努力不一定就能成功,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努力,获得的回报率是不同的。

换言之,在大多数的时候,努力对于个人来说的收益率非常低。

而在现阶段,邬胜男在许秋手下努力干活,就属于高效的努力,干的越多,科研成果方面的收获也就越多。

虽然肯定比不上那种大佬课题组,“坐牢四五年”稳定一篇CNS,但猛干两年,换六七篇SCI一区,单从科研成果上,也能超过90%以上的副教授了。

最后,莫文琳没有汇报,这段时间她主要都是在帮许秋进行《科学》文章相关的实验。

几位本科生都已经提前回家了,没有参加组会。

毕竟,今天都腊月十九了,过几天腊月二十三就是北方的小年,再到腊月二十四,就是南方的小年。

在一些家庭的观念里,到了小年,就已经算是正式过年了,需要一家人团聚了。

范文堂坚持到现在还没有回家,魏兴思便也让他准备了一下,汇报近期的结果。

说起来,范文堂过来的这段时间,基本上一直是处于散养状态,没有很多的和魏兴思直接交流过,都是许秋或者韩嘉莹带他。

因此,他也比较虚,现在有了一个在导师面前展示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范文堂总结并汇报了这段时间他看的有机光伏相关的文献,主要是课题组里的,因为文章作者们都在下面坐着,他稍微有一些紧张。

许秋听下来,感觉范文堂对有机光伏领域,ITIC类型非富勒烯体系的理解,在大方向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虽然偶尔有一些小的偏差,但也只是小的瑕疵。

对于一个准博士生来说,他表现的还是非常过关的。

魏兴思对范文堂也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是在最后点评了一句:“范文堂,你这汇报时间以后可以适当缩短一些,一个人讲的时间比其他人加起来都要多了。”

“好的,我以后一定注意。”范文堂有些尴尬的点点头,主要是他不太清楚魏兴思课题组的规矩。

他原先课题组的组会被安排在了周六的上午,然后是一个月开一次,一次开一天,这个月做了什么,需要像写日记一样,说的清清楚楚。

每个人可能都要汇报半小时,合起来就是从早开到晚,因此他就是参照之前课题组的标准,准备了一下PPT。

组会结束后,魏兴思给每人发了个红包,大概算是年终奖?

每个人的红包厚度都不尽相同,许秋手里的那个红包,看起来是最厚实的一个。

最新小说: 带着作弊码穿游戏 闪婚双宠:首席老公老搞错 爱劫难逃:总裁步步逼婚 霸婿 之上之下 魔尊大人:求放过 极品才俊 原来男人也倾城 魔兽进化师 婚令如山:早安,我的小逃妻